《731》观影者 张鑫

发布时间:2025/09/25 20:48:30     

9月25日 星期四 晴

作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本科生党支部的积极分子,今天的观影活动于我们而言,远非一场普通的红色教育——当“731”这三个字在影院电子屏亮起时,我知道,我们将直面一段被鲜血浸透的历史。

电影开场便以“假抗日英雄”王永章的被捕撕开序幕。当日本兵将他押上火车时,我们都明白:这不是英雄的凯旋,而是地狱的入口。最让我窒息的是日寇对中国孩子们的迫害,以及对人性的无耻利用。镜头里,一群中国孩童被哄骗着用童声录制“欢迎来到乐园”的广播,纯真的面庞与集中营的铁栏形成刺目的对比。后来,当“宿舍区”的门被推开,受难者被蒙骗着走进“实验室”,他们以为真的可以拥有自由了,却迎来无止境的折磨——生命戛然而止的瞬间,影院总会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我攥紧了座椅扶手,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们怎么敢?怎么敢用最天真的声音编织最残酷的陷阱?又怎么敢对鲜活的生命如此轻贱?

王永章的觉醒线贯穿全片。从侥幸求生的“送餐人”到冒死探路的反抗者,他的每一步都踩着同胞的血泪。当他终于窥见实验楼的真相——活人被制成标本、冻伤实验中肢体脆裂、鼠疫菌在人体内肆虐……我的喉咙发紧,有个场景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一位母亲在被锁进毒气室后,用最后的力气将女儿推举在肩上,可下一秒,小女孩也死在了毒气之中。这不是虚构的悲剧,是真实发生过的暴行。导演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却用最冷静的镜头语言,让我们看清了侵略者对人性的碾轧。

电影结束时,影厅里一片死寂。有人咬着嘴唇发抖,有人摘下眼镜擦拭泪水。直到银幕亮起“你若记得,我便活过”的字样,压抑的情绪才如潮水般涌来——有人捶胸,有人低吼,更多人只是静静坐着,任凭眼泪滑落。

这不是简单的“愤怒”,而是一种更沉重的刺痛:我们这代人,离那段历史太远了。没有亲历者的血泪,没有废墟里的焦土,有的只是教科书上的几行字、纪录片里的黑白影像。可今天,当“731”的罪证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我才真正懂得:所谓“铭记”,便是让那些被残害的、被侮辱的、被遗忘的灵魂,在我们的记忆里“活着”。

散场时,窗外的阳光依然明亮暖和,可我的心情却异常沉重冰冷。我想起《人民日报》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今天的我们,或许不必再面对枪林弹雨,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不能丢;或许不必再潜入魔窟收集罪证,但“用知识捍卫正义”的使命不能忘。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张鑫 来自单位:信息学院 责编:谢婷婷 郑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