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8 20:36:53
作为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的一名本科生,今天这场关于“物质最微观结构探索”的物理前沿交叉论坛,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粒子物理世界的全新视角。
午后的华岗苑南楼五层报告厅座无虚席,当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邹冰松教授的身影出现在讲台时,现场的学术氛围瞬间浓厚起来。这位在强子物理领域深耕数十年、论文被引万余次的学者,即将带我们回溯人类探寻亚原子结构的历程。
邹院士的讲述脉络清晰,从卢瑟福叩开原子世界的大门,到希格斯玻色子的最终发现,那些曾经只在课本里“躺平”的知识点,在他的梳理下变成了一部人类对微观宇宙的“探索史诗”。我握着笔的手不自觉地加快了记录速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里程碑”背后的科研故事——原来每一个粒子的发现,都是无数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在公式推导中“抠细节”抠出来的突破。
最让我着迷的是他对“学科交叉”的解读。作为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的学生,我总在琢磨“交叉”的意义。邹院士说,粒子物理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理论与实验的交叉、物理与数学的逻辑交叉,甚至是全球科研资源的协作交叉——这不正是我们研究院和山大粒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吗?原来“交叉”不是口号,而是推动科学前进的硬核力量。
听报告时,我旁边的同学小声和我讨论“强子结构的最新模型”,我们借着邹院士的思路,试着从不同学科角度去拆解这个问题,那种思维碰撞的火花,让我真切感受到“交叉”在当下的生命力。
散场时,青岛的晚风裹挟着学术的余温拂过脸颊。望着研究院灯火通明的实验室,“物质最微观”的奥秘和“山大交叉学科”的未来,在这一刻有了奇妙的共鸣。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这些山大学子也能在粒子物理的前沿阵地,为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添上属于自己的一笔。
这场论坛就像一颗投入我学术世界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让我更坚定了在交叉学科领域探索的决心——今天前辈们点亮的光,终有一天会由我们接续,照亮更遥远的科学前沿。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刘慧宇 来自单位:前沿交叉学科青岛研究院 责编:谢婷婷 马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