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舞蹈戏剧参演者 张姝雅

发布时间:2025/10/14 20:44:08     

10月14日 星期二 阴

行李箱滚轮划过高铁站的地砖,清脆的声响里裹着我们一行8人的期待。今天,我们要带着这部原创舞蹈戏剧——《汉代“顶流”》,走进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站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

端钧剧场里,暖黄的灯光铺满舞台。我们穿着复刻的汉唐服饰,候场时能听到台下隐约的交谈声。手心微微出汗,却在与曲老师眼神交汇时,被她从容的微笑稳住了心神。当舞台上的灯光缓缓亮起,那熟悉的音乐在耳边响起,我们仿佛真的成为了展出在博物馆中有生命的陶俑。扮演羽人的同学身姿轻盈如羽,似要挣脱陶土的束缚;说唱俑的扮演者带着憨态的律动,把千年的诙谐传递给观众;簪花执镜俑在转身拂袖间,试图还原汉代女子对美的细腻追求。最有趣的是唐代绿釉陶男俑出场时,与汉代陶俑们的“跨时空互动”,一刚一柔、一庄一谐,舞台上仿佛展开了一幅流动的陶俑图鉴。

演出结束谢幕时,台下的掌声像潮水般涌来,无一不是对此节目的赞美,不少人高呼:“再来一个!”大家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又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小彩蛋”,再度使台下掌声久久未落。后台卸妆时,大家还在兴奋地复盘细节,有人说听到观众跟着说唱俑的节奏轻笑,有人说最后定格动作时听到了赞叹声。

这次上海之行,于我而言远不止一场演出。我不仅在舞蹈与戏剧的融合中触摸到了文物背后的温度,更在曲笛鑫老师的指导和与伙伴们的协作里,懂得了“原创”二字的重量——它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艺术的再创造。当《汉代“顶流”》在剧场落幕,我知道有些东西留在了心里: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为热爱全力以赴的勇气,更是与一群同路人并肩前行的温暖。我们此次《汉代“顶流”》成功登上国际顶流节展,正是“山大艺术”品牌这一丰硕成果的生动写照。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张姝雅 来自单位:艺术学院(威海) 责编:谢婷婷 杜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