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5 20:38:10
今天下午,我在综合实验楼203实验室进行了精密测量的实验课程。
一进入实验室,我就被要求穿鞋套戴手套吊起了胃口,对本次实验更是充满了好奇。第一项实验是测量轴径,我紧盯着立式光学比较仪分度值为0.001mm的标尺,手指轻巧地调节测微螺杆。当目镜中的刻线与亮带精确对齐时,偏差值在±5μm范围内浮动。课本中的“安全裕度A”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每次读数时都必须紧绷的精度之弦,稍有不慎,实际尺寸就可能超出上下极限。
实验二的内径百分表实验更是考验耐心。测量孔径时,我在A-A'和B-B'两个方向各选取了三个测点,然而第一次读取II-II位置数据时,指针竟卡在10μm处纹丝不动。后来发现是测头未能垂直贴合孔壁,重新校准后,偏差值终于稳定在±8μm以内。看着记录纸上逐渐填满的数字,我明白了再精密的工具,也需要细心操作,方能解锁其精度上限。
最有趣的莫过于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仪器的物镜将工件表面放大,原本肉眼所见的光滑平面,在视野中幻化为高低起伏的“小山丘”。我和组员们依照要求选取3个取样长度,用测微器逐一量取每个峰谷间的距离,计算出Rz值。当得出最终评定长度内的平均粗糙度时,我真切感受到,我们触摸到的“光滑”,不过是微观世界中已被抚平的粗糙痕迹。
夕阳斜晖映入实验室时,我的实验报告已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从轴径到孔径,再到表面粗糙度,这三个实验如同三级台阶,引领我从“看尺寸”迈向“懂精度”。那些曾经记不住的公式、分不清的参数,如今都已化为亲手测得的数字,深刻印在对“精密测量”的理解之中。同时也感谢学校和学院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环境,让我有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作者:2023级本科生 于芮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谢婷婷 栾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