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山东大学”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献展参观者 王艺卓

发布时间:2025/10/18 21:00:39     

10月18日 星期六 晴

指尖触碰到展厅玻璃的刹那,一股凉意传来。眼前,华岗先生《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的手稿影印件静静铺展——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像极了战火中不曾熄灭的星火。今天下午,我作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山东大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献展。

“1939年,山东大学内迁途中,华岗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稿纸上完成了这部著作。”志愿者同学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展厅更加安静。我凝视着稿纸边缘因年代久远产生的晕染,恍惚间仿佛看见了那盏摇曳的油灯,听见了远处隐约的炮火。而执笔的人,只是稳稳地写着,一字一句间都是对那个黑暗时代最坚定的回答。

从华岗先生的手稿往前走两步,姜忠奎先生的《中华民族史话》静静躺在相邻的展柜里。照片上的先生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坐在简陋的书桌前,眼神却如磐石。“文化不亡,则民族不亡。”学姐转述的这句话,在安静的展厅里轻轻回荡。我忽然明白,在那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这些学者守护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个民族不屈的魂。

最让我动容的是“山大剧团”的展区。《英雄好汉》的剧本旁,一张黑白剧照格外醒目——照片里的学生们穿着打补丁的服装,却笑得那样明亮。学姐说,空袭来临时,他们最先保护的是观众和这些剧本。那些泛黄的纸页,记录的何止是台词,更是一个民族在最艰难岁月里依然不灭的歌声。

参观结束,走出图书馆时,午后的阳光正烈。我们一行人前往操场——“百团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刚才还沉浸在历史中的我们,瞬间被拉回了鲜活的现实。操场上人声鼎沸,各个社团的摊位前围满了同学。街舞社的音乐动感十足,汉服社的姑娘们衣袂飘飘,机器人社的无人机在头顶盘旋。有个男生正在热情地介绍他的科创项目,旁边围着一群好奇的新生;不远处,书法社的学姐正挥毫泼墨,“厚德载物”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站在原地,有些恍惚。

刚刚在图书馆,我们看到的是一段用血与火写就的历史——在那个需要英雄的年代,前辈们用笔墨、用歌声、用生命守护着文明的薪火。而此刻,眼前这片热闹的景象,不正是他们当年所期盼的模样吗?

八十年前,学生们在战火中排演《英雄好汉》,为的是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八十年后,我们在阳光下展示着各自的才华与梦想,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历史从不是冰冷的过去,它是先辈们用生命点燃、需要我们接续传递的火炬。

离开操场时,我回头望了望。图书馆依然静静地矗立在校园一角,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宁静。而那些在展厅里悄然种下的种子,终将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长成茂密的森林。

阳光正好,照亮了每一个年轻的脸庞,也照亮了我们脚下这片他们曾经誓死守护的土地。

9040B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王艺卓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刘方 李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