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院党建观影活动参加者 赵浩宇

发布时间:2025/10/19 19:47:03     

10月19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组织我们观看了《志愿军:浴血和平》,这部"志愿军"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作为一名化工专业的学生党员,这场观影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仅是英雄史诗的悲壮,更是一次关于“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反思。

影片开场,美军飞机呼啸而过,凝固汽油弹如雨点般倾泻,志愿军战士在火海中奔跑的画面刺痛了我的双眼。镜头切换到谈判桌,美方代表趾高气扬地展示着最新式武器装备的照片,而我方代表只能用坚定的立场与之周旋。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这个学材料与化学工程的学生陷入了深思:战争,归根结底是国力的较量,是工业基础的比拼,是科技实力的对决。

当时的新中国,钢产量只有美国的百分之一,石油基本靠进口,化学工业更是一片空白。志愿军战士穿的棉衣薄得透风,吃的是冻成冰块的土豆,用的是万国牌杂牌武器。而美军呢?他们有巧克力、罐头,有坦克、飞机,有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就是这样物资匮乏的军队,硬是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不怕死的精神,把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这是胜利,而在这胜利背后,是多少悲壮的牺牲?

电影结束后,支部委员组织我们讨论。有同学说被英雄精神感动,有同学说要珍惜和平,我想说的是:致敬英雄的最好方式,不是眼泪,而是让历史不再重演。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我们有了自己的大飞机、航母、高铁,但在某些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高端芯片、精密仪器、关键材料,这些看似遥远的名词,实则关乎国家安全与民族尊严。

作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学生,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分量。化工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从国防军工到民生保障,从能源安全到材料自主,处处都需要化工人的身影。志愿军战士当年缺少御寒的衣物,那是纺织化工不发达;缺少高效的炸药,那是精细化工的短板;缺少先进的材料,那是高分子化学的空白。今天,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让“中国制造”真正变成“中国创造”,让未来的中国军人不再因为装备落后而多流一滴血。

走出报告厅,秋风依然微凉,但我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七十年前,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和平;七十年后,我们要用知识和技术为祖国铸就更坚固的盾牌。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也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作者:2023级本科生 赵浩宇 来自单位:化学院 责编: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