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3 20:04:56
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形势与政策课上,裴老师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带领我们探讨“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这一宏大主题。
课程伊始,裴老师抛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多边主义?”“我们为什么需要全球治理?”课堂陷入短暂的沉默,同学们开始思索。这些词汇我们常在新闻里听到,但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简单的多个国家开会吗?还是是全球规则的堆砌?裴老师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用“变乱交织”概括当今国际形势,引导我们从现实出发去理解。
随着PPT上一张张图表、一段段新闻视频的展开,我们看到地区冲突的硝烟、气候变化的威胁、数字鸿沟的扩大……这些挑战如同一张巨大的、错综复杂的网,将每一个国家都笼罩其中。裴老师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张网前独善其身,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多边主义成为必然选择,全球治理则是为应对挑战搭建的合作框架。这时,我再回想起开头的两个问题,心中似乎有了些模糊的答案。多边主义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应对“变”与“乱”的唯一路径;全球治理则是努力将“乱丝”梳理整齐的尝试。
接着,裴老师讲到了“全球治理的国际共识”。尽管各国存在分歧,但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保护地球家园等根本问题上,人类拥有共同利益。这让我意识到,多边主义的根基并非空中楼阁,它源于人类对更美好、更安全生活的共同向往。分歧是存在的,但寻找共识的努力更显珍贵。
课堂最触动我的,是“时代之问的中国答卷”。老师没有用空洞的口号,而是列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成果、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贡献,以及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担当。他强调,中国所倡导的多边主义,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其核心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而不是搞小圈子或者“有选择的多边主义”。这让我感到一种踏实的力量。这份“答卷”不是要取代谁,而是要以自身的实践,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中,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确定性。作为未来可能投身于集成电路行业的学子,我更能体会到,在尖端科技领域,封闭和脱钩只会导致双输,只有开放的合作与良性的竞争,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最终惠及全人类。
下课铃响起,我的思绪却久久未平。在一个命运与共的时代,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不仅是国家方略,更应成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内在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自觉。我们需要学会用更广阔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理解合作的价值,并准备好在未来的岗位上,为连接起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户佳玉 来自单位:集成电路学院 责编:谢婷婷 霍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