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5 20:46:11
晨光微露,大巴车的引擎声奏响前往西柏坡的学习序曲——参加“传承西柏坡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培训。
驶入西柏坡的刹那,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走进中共中央旧址,土坯房里的煤油灯仿佛还闪着当年的微光,旧桌椅的木纹里仿佛还藏着指挥三大战役的运筹帷幄。当我触碰到斑驳的土墙时,内心泛起一股热流:“两个务必”从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前辈们在苦日子里坚守的初心。
纪念馆展厅里,“小车推出胜利”的照片让我驻足。支援前线的民工推独轮车的身影,让我想起了我们在实验室的日常,虽没推过独轮车,可这份为了实现目标铆足的拼劲,隔着时空却也悄悄合了拍。
午后走进塔元庄村,听讲解员讲起村子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转变,说起“把农业做成产业,把农村变成景区”的想法,让我这个生物学科的学生感到格外触动——乡村振兴的“密码”,藏在科技助农的细节里,也藏在村民敢闯敢试的劲头里,这和我们在实验室里“啃”技术硬骨头、盼着成果落地的初心,竟这般像。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着益生菌技术实实在在用到了农业、医疗领域。这正是企业传承西柏坡“赶考”精神的生动实践——以产学研融合为笔,把生物科技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惠民实效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次日上午,我们来到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交流座谈。河北师大老师分享“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支部建设”的做法,让我对如何以“赶考”初心强化支部凝聚力、以实干作风推动工作落地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交流环节,双方学院党委书记从“带动支部红色学习”谈到“党建服务学科发展”,让我深受触动,开始思考如何在支部工作中衔接红色教育与学科需求,激活双向促进的活力。
两天行程,从红色旧址研学、乡村企业探访到党建学术座谈会思想碰撞,“精神传承—使命践行—方向明确”的脉络越发清晰。作为山大生科学子,我们的“赶考路”,不仅是实验室攻坚、田野调研,更是把西柏坡精神装进支部工作里,让红色初心指引科研方向。我会把本次培训的收获带回支部,在科研与服务的“考场”上,继续写好属于山大人的“答卷”。
【作者:2024级硕士研究生 刘昊岩 来自单位:生命学院 责编:蒋晓涵 李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