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王艺静

发布时间:2025/10/27 21:24:43     

10月27日 星期一 晴

手捧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一等奖的证书,哈尔滨工业大学礼堂的灯光温柔地洒落。这一刻,盛夏的潍坊、秋日的校园、此刻的冰城,都在记忆中连成一条清晰的轨迹。所有跋涉的艰辛、所有打磨作品的日夜,都找到了它们最圆满的归宿。

今年七月,我们“鸢舞新篇”潍坊风筝非遗文化创意团队的社会实践项目在潍坊启动。来自文化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和纪检监察学院的我们各司其职:记录口述历史、绘制技艺流程、调研市场现状、研究知识产权保护。老艺人演示着“扎、糊、绘、放”四艺,语重心长地说:“风筝要飞得高,骨架先要扎得正。做人也一样,根基要稳。”

返校后,我们提出了“流量变留量,五维IP赋能”的备赛理念,希望通过多元化的数字载体,让非遗文化不仅吸引眼球,更能留住人心。围绕这一理念,团队构建了完整的IP矩阵:开发以风筝制作为主题的互动游戏,让年轻人在游戏中了解技艺;创作精美绘本,讲述风筝背后的文化故事;设计系列文创产品,将传统纹样融入日常用品;规划非遗研学路线,让体验者亲身感受制作过程;拍摄微电影,记录传承人的匠心坚守。

备赛的日子里,团队成员各展所长。记得那个讨论游戏设计的晚上,艺术学院的同学为了一个交互细节反复修改;文化传播学院的同学为绘本脚本字斟句酌;商学院的同学测算着每个IP的可持续性;纪检监察学院的同学则确保每个环节的知识产权得到妥善保护。正是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我们的五维IP体系日渐完善。

决赛现场,当评委老师了解到我们的“五维IP”架构时,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游戏吸引关注、绘本深化认知、文创产品实现实用价值、研学路线打造体验经济、微电影完成情感共鸣,形成完整的文化传播闭环。一位评委赞叹地说,我们做到了让流量变留量,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

手捧证书,我深深体会到,这根连接着传统与未来的风筝线,已经通过我们的五维IP体系,织就了一张更密实、更立体的传播网络。从齐鲁大地到北国冰城,从田野实践到数字赛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组作品,更是一种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重获生命力的可能。我们将继续做坚定的“追风筝的人”,以创新为翼,让更多文化梦想在数字天空翱翔。


【作者:2024级本科生 王艺静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谢婷婷 程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