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8 22:41:08
金秋十月,正值我国第十六个“敬老月”,我有幸与学校众多离退休老同志齐聚一堂,通过“离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认真学习了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精心组织的网上专题报告会。这场以“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养生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为主题的思想盛宴,不仅照亮了我对科技前沿的认知盲区,更点燃了我对健康晚年的深层思考。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奋斗了大半生的老同志,这场报告会让我深切体会到国家对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安”的深切关怀,也激发了我将毕生经验融入时代洪流的澎湃热情。
讲座第一讲聚焦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让我这个从事教育工作一辈子的老教师深感震撼。从两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人工智能专题,到2024年霍普菲尔德和欣顿两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无不彰显出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讲座清晰地勾勒了AI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的三阶段跃迁,特别是对“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介绍,更让我感受到“国家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雄心与坚实步伐。中国在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和政策支持上的独特优势,正推动我们向着“人工智能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这并非仅仅是年轻人的竞技场。当听到AI在医疗影像诊断、新药研发、个性化健康管理等领域展现的惊人潜力时,我豁然开朗——我们这些老同志积累的深厚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恰恰是训练、优化行业大模型不可或缺的“智慧燃料”。我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那些深藏脑海的复杂实验现象、工艺参数间的微妙关联、失败案例的宝贵教训,不正是AI模型渴求的、教科书上难以寻觅的“隐藏知识”吗?这让我看到了“老有所为”的全新坐标,成为AI时代的“知识策源者”,让银发智慧在科技长河中焕发新生。
第二讲转向中医养生学,这个话题让我们这些老同志倍感亲切。中医养生学强调"神、气、形"三者的和谐统一,追求整体平衡的生命状态,这与我们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的目标完全契合。中医养生四字要诀“调神、养形、治未病、中和”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医智慧的精华。调神重在心态平和,养形注重起居有常,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中和则追求阴阳平衡。这些理念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防治肿瘤方面,讲座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饮食调节、身心健康、作息规律、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霉变或久置腌制食物。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却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作为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一代,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养生之道,让晚年生活更加健康、更有质量。
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几点深刻的体会:
首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告诉我们,时代在进步,我们老年人也不能落后。虽然我们已经退休,但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保持与时代的同步。
其次,要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优势。我们这批老同志经历过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医养生推广等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再次,要重视健康养老的科学性。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方案。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同时也可以帮助身边的老年朋友。
最后,要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到中医养生文化的发扬光大,都体现了国家在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视和投入。我们老同志应该坚定信心,积极支持国家的发展战略。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退休老同志不仅要安享晚年,更要有所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医养生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健康保障。我们要主动融入数字化时代,学习使用智能设备,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我们也要将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承下去,在家庭教育、社区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余热。特别是在中医养生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将传统的养生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适合当代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同志,始终关心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晚年生活,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更加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和健康养老事业都将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老年人不仅要享受发展成果,更要成为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用我们的银发智慧为新时代添彩增光。
【作者:退休教师 李玲 来自单位:离退休党委 责编:谢婷婷 杜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