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8 22:18:04
今天是世界动画日。
傍晚从振声苑下课出来,天色已经染上了墨蓝。路过小树林时,看见几个同学正支起幕布,调试着投影仪,想必是为今晚的动画社露天放映会做准备。幕布亮起,一束光打在上面,还没有图像,只有些微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就在那一刻,我心里忽然被一种奇妙的感受填满——我们与一百三十三年前的今天,共享着同一束光。
1892年的今天,在巴黎的格雷万博物馆,埃米尔·雷诺用他的“光学影戏机”,将手绘的图画变成了银幕上流动的故事。《可怜的皮埃罗》动了起来,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图画被赋予了生命。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动画、电影,乃至一切动态影像,都可以追溯到那个夜晚,那束从派西诺镜中透出的、充满魔法意味的光。
我想象着雷诺先生当时的心情,是紧张,还是自豪?他是否知道,自己拨动的不仅是一个机械装置,更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关?他的创作,融合了17世纪的魔术幻灯和“视觉暂留”原理,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炼金术士,将科学、艺术与幻想熔于一炉,为后来的我们,奠定了一个如此绚烂的起点。
这束光,穿越了时间。它照耀过迪士尼笔下白雪公主的脸庞,照耀过宫崎骏天空中龙猫的巴士,也照耀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里,那些为《大闹天宫》一个动作反复描摹的动画师们的画案。今天,我在山大校园的这片小树林里,又见到了它。
晚上,我点开了人民日报那个90秒的经典动画混剪。当《三个和尚》《黑猫警长》《哪吒闹海》的片段伴着熟悉的旋律闪过时,一种混合着怀旧与自豪的情感涌上心头。这些作品,曾是我们父辈、乃至我们童年记忆里最鲜活的色彩。它们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在我们世界观尚未成型时,最早为我们描绘何为善良、何为勇敢、何为美的启蒙之书。
我们这代人,是看着动画长大的。我们从动画里学会了友谊,见识了世界,也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如今,我们坐在大学的课堂里,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研究视觉叙事、探讨艺术史,某种意义上,我们依然在追逐着童年时那束光,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让它延续得更远。
夜色渐深,窗外传来露天放映会的隐约笑声。那束从1892年射来的光,在今天,照亮了山大校园里一张张年轻而专注的脸。它告诉我们,创造的力量可以如此伟大,让静止的图画起舞,让单薄的线条拥有灵魂。
感谢埃米尔·雷诺,感谢所有为动画艺术奉献智慧与热情的先驱与同路人。是你们,让这个世界,永远保留着一份动起来的梦幻与天真。
晚安,皮埃罗。晚安,所有被光影赋予生命的,不朽的灵魂。
【作者:2023级本科生 闫雨彤 来自单位: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责编:谢婷婷 杜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