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1 19:54:52
一直以来,我常关注海洋污染与海洋生物的报道,心中早已埋下了守护蔚蓝的种子。这周六,我终于如愿以偿,作为“生命沙洲志愿队”的一员,参加了“水碧山青,与海为邻”净滩活动,开启了一场身体力行的环保实践。
清晨八点,空气中还透着未散的凉意。我裹紧外套,走向学校东门的集合点。领队早已等候多时,身旁是两个背包——一个装着志愿队的蓝色马甲,一个塞满了净滩工具。人齐后,我们便步行前往三公里外的蓝谷人才公园。

沿途,层层叠叠的蓝色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雪白的浪花。秋意染红了树梢,草木也悄悄换上了秋装。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净滩活动,起初还担心海风凛冽、衣衫单薄。然而,一路步行,三公里的路程仿佛一场热身,走到目的地时,全身已被暖意包裹。有同学好奇:“净滩地点为什么选在这,咱们学校一出门不就是海滩么?”领队解释道:“学校门口的海滩离着近,平常很多同学注意到垃圾就捡了,但是这边离得远,游客遗留与海浪冲来的垃圾往往很少有人注意到,先徒步半小时,既热身,也更有干劲。”我恍然大悟,心中更添一份责任感。
领队分发工具后,我们认真聆听了关于不可降解垃圾的科普与安全事项。随后,净滩行动正式开始。我手提编织袋,踩在松软的沙滩上,很快便发现不少“隐藏”的垃圾废弃的渔网可能缠绕海龟与鱼类,造成窒息或畸形;塑料袋与食品包装易被误食,并在分解时释放有害物质;锋利的玻璃碎片则威胁着赤脚的行人与海滩生物。每一件垃圾,都让我更加意识到环保的紧迫。
太阳逐渐升高,手中的垃圾袋也一个接一个被填满。十一点左右,我们集中进行垃圾分类,随后联系好的三轮车将垃圾运往处理站。我望着成堆的“战利品”,疲惫之余,更多的是欣慰。
净滩途中,我还偶遇了各式各样的贝壳,它们静静躺在沙间,像是大自然赠予的小小惊喜。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以实际行动减轻了海洋污染,还让我学会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环保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拾起的坚持。我们清理的不仅是沙滩,更是对自然的敬畏与责任。
期待下一次,还能与“生命沙洲”同行,继续守护这片我们深爱的蔚蓝。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王怡桢 来自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赵方方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