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9 20:36:25
高速楼的晚风带来初冬的凉意,我坐在实验室的窗边,提笔写下这篇日记。不久前,我们团队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激动与感慨仍如潮水般翻涌。在山大的这段时光,我们没留遗憾!
回溯来路,一月院赛,四月校赛,六月省赛夺魁,十月全力冲刺,全员驻扎实验室,我们始终记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当评委在答辩现场肯定这项技术真正回应了国家战略需求时,我瞬间湿了眼眶。盐碱地这片试验田,终于开出了属于我们的花。

我们的团队是一个独特的团队,项目负责人王炳楠“思维清奇”,但在工作面前有着百分之二百的专注认真。在我的心中,他既是靠谱的队长,又是活泼的朋友,更是给我指明道路、陪伴支持我的恋人;赵晨则是团队里严肃的大哥哥,先天“科研圣体”,科研上与队长配合默契,同时也是挑战队长的先锋,我至今还记得楠哥因激动在电梯里蹦起来时被晨哥立马批评的场景;控制学院的贵一是团队的一号“老实人”,和楠哥都有奇思妙想,对谁都乐乐呵呵的;钱七虎学堂的雨馨是团队的二号“老实人”,“哇、哈哈哈哈哈”是她的口头禅,谁要是想乱碰实验仪器,她会双手叉腰制止我们;化学学院的金昊是团队的三号“老实人”,虽然因为校区不同,我们很少线下见面,但他总能默默无闻地作贡献、完成任务,他的加入使得团队成员倍增化学底气。交通学院的祝康平学长和土建的许顺开同学是团队的“推进器”,他们出色完成了实验、采购物料、文案撰写等一系列工作,团队精彩的展台背后离不开两位队友默默奉献的身影。
一群人的故事,似乎总是比一个人的故事更有魅力。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肠胃炎频发的日子里,陪我吊水的人;在我搭建的环境三天内毫无进展时,仍乐乐呵呵喊我去吃饭的人;在我疲惫不堪时,笑着出现我眼前的一群人。正是他们,让我从来没有停下过跟随大家的脚步。
我们是一个有爱的团队,也是一个真正希望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贡献的团队。在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许多双手的托举。正是山东大学提供的“双创”平台,让我们这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跨学科协作成为可能;也正是土建学院张院长、裴老师和范师兄的大力支持,才让我们得以有机会实现我们的想法,在所有人的信任与坚持下,让“广开盐路”从构想走向现实。

比赛落幕时,我想起师长曾勉励我们“要矢志不渝,久久为功”,广开盐路,路在脚下。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号角。我们在未来必将进一步贯彻“取自青山碧水、用之绿水青山”的节能减排环保发展理念,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王桠雯 来自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责编:谢婷婷 韩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