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读书分享大赛决赛观看者 钟尚武

发布时间:2025/11/09 21:05:47     

11月9日 星期日 晴

书香盈怀,思绪如流。11月8日晚,山东大学“浩然靖气·第三届读书分享大赛”决赛在图书馆举行。整整两个半小时,书声与思想交织,光影与心灵共鸣。作为一名理科生,我有幸以评委兼观众的身份参与其中,度过了一个被阅读与思辨照亮的夜晚。

傍晚时分,我提前来到图书馆。会议室内早已座无虚席,柔和的灯光洒在书架与桌面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纸墨香。主持人简短致辞后,比赛正式开始。八位选手依次登台,展开与书籍的深情对话。比赛流程紧凑清晰:10分钟分享、3分钟答问、2分钟评分,思想的火花频频闪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位选手关于《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分享。他来自法学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金斯伯格的生平与信念。他提及著名的“韦森菲尔德案”——金斯伯格如何以严谨的法律逻辑,为一位遭受性别歧视的父亲争取平等权利,并由此推动了美国司法体系的革新。选手语气坚定地说:“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科学研究与社会改革,也正是从这份“先信而后见”的信念中起步。

提问环节中,一位评委问:“金斯伯格的女性身份是否限制了她的贡献?”选手答道:“她的成功并非因性别,而是源于对正义的执着。”他沉稳的回答赢得了全场掌声。我真切感受到理性与信念的交汇之美。

随后登台的选手们各展风采,所选书目涵盖文学、哲学与社会学。我也在思考:河流在《悉达多》中象征流动与永恒,这是否能启示科学中的不确定性?法律的平等是否可以量化?选手们的回答或机智、或深沉,展现出山大学子兼具理性与思辨的精神风貌。

夜色渐深,活动接近尾声。工作人员汇总评分,选手与观众自由交流。最终,获奖名单公布。对我而言,名次已不再重要。那一晚,我见证了文字激发的思考,也感受到知识之外的共鸣。走出图书馆,凉风拂面,星光点点。书籍是时间的河流,而分享,是驶向更广阔世界的渡船。作为山大学子,我愿在实验室与书房之间,寻得理性与诗意的平衡,让科学之光与人文之思相映成辉。


【作者:2023级本科生 钟尚武 来自单位:信息学院 责编:谢婷婷 韩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