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大日记:文学院 何雨阳

发布时间:2013/11/08 17:26:57   点击:  

11月7日 星期四

  有人说,高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能如愿以偿的无可奈何。还有人说,我们用初中三年期待高中三年,用高中三年期待大学四年,用大学四年怀念中学六年,最后我们用一生来还念我们的青春。

  敲打这篇文章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提笔写过真正自己想要抒发的东西了,每天都在写着千篇一律的策划案、媒体札记、经济学论文和广告文案,模式化的官样文章,早已不能触动我。

  我每天在干什么?我真正想要什么?我以后想要干什么?扪心自问,这些问题好像我真的回答不了。也许我应该找个本子记点日记了——我有很多个这样的本子,每次想写点什么总是会找一个新的本子,尽管没有一次能够坚持下来,这也常常成为我拖延症的一个借口——没有一个合适的能让我有下笔冲动的本子。每当看到半年前的日记,总是羞愧地全部撕掉,仿佛这样就可以把那些幼稚的、愚蠢的想法和行为从我的人生轨迹中抹掉一样,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有记日记的习惯了。其实这本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感受到自己成长的方式,可我们谁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年幼无知,也许是那所谓的可怜的自尊心在作祟吧。

  现在的我们,不愿为任何人舍弃骄傲,又巴不得为某个人放下矜持。一方面,我们内心热情如火渴望着人情温暖,另一方面我们又故作疏离得给自己戴上了一层厚厚盔甲寻求庇护,于是就有了我们嘴里所谓的寂寞和孤独。在我还年少的时代,我把一切无以名状的伤感定名为孤独,经常会为了秋雨中散落的枯叶、晚春日暮里的钟声或者冬晨弥散不开的浓雾而陷入深深的怅惘。慢慢的,这种触动越来越来少,终于在某一个早晨,他挥挥手,离开了我的身体,带着一丝轻不可闻的叹息。早晚,我们都要从不懂柴米油盐的毛孩子,变成人情世故的老掌柜。

  还记得上个月我们几乎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做完了入户调查。柴米油盐的生活远没有我们自己所描绘的那样简单而美好,每一扇门后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说不上来悲伤或者喜悦,带着浓厚的市井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当年捧着一本《红楼梦》在晚霞里看晴雯撕扇的小姑娘如今变成了每天为家务忙的头昏脑涨心里只有油盐酱醋的中年妇女,可以为了2角钱的土豆斤斤计较不惜破口大骂,而当年叱咤操场的足球队长现在也每天挺着啤酒肚周旋于领导和客户之间,为了下一单生意曲意逢迎甚至奴颜媚态。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你是否还记得晚霞里“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葬花,你是否还记得汗水浸透胸膛“不用诉离殇”的豪壮,生活的艰辛也许并不应该成为了我们碌碌的理由。人生如路,须在荒芜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前几天苏州大学的周秦教授作为白先勇先生《新牡丹亭》昆曲的唱念指导来山大开了一场讲座。老人家年逾花甲,一身但藕青的素色长褂,金丝边眼镜,本就肤白,衬着愈发的儒雅,一口吴侬软语,悠扬婉转的昆曲唱念张口便出。老先生出身苏州书香,这种出身书香世家的气质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需要诗情画意的多年浸淫,老先生自幼会说话便会昆曲,跟着家班细细品味,这才是最正宗的文化传承,精致而平和,没有急功近利的,没有名利钱权。他告诉我们,真正的雅致是成熟,是外在的朴素和含蓄,是内在的精致和细节,非大红大绿,而我们不能因为看不懂唐诗就改了杜甫,看不懂昆曲就改了汤显祖,要做到真正地品味文化、理解和传承。

  这对于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是多么的重要。人总是怕忘事,可还是忘了最重要的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们在中间应当休息片刻。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敲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电脑的时间显示为2:17,时间已经跳转到了11月8号,中国记者节。

  你不够优秀,是因为你不够孤独。有几个人知道柔弱的蚌是忍受怎样的痛苦才把卑微的沙砾打磨成了耀眼的珍珠。其实没有人关心,大家都只喜欢凭空仰望最高点。

  我相信,我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作者:文学院2012级本科 何雨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