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9 21:30:55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此刻,我坐在书桌前翻看照片,脑海里不断浮现着这两天威海之行的点点滴滴。
11月8日至9日,人文艺术研究院前往威海进行“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次行程于我有着独特的意义:不仅是读研以来第一次和师友集体出行,8日亦是我的生日。秋阳洒入车内,为这个特殊的日子镀上了一层明亮的光。一路上,老师们细致地关切着晕车同学的身体情况,同学们也欢快地交流着各自对活动的期待。
第一站是威海刘公岛。天色不似上午明朗,汽笛悠长,涛声低沉,游船载着我们驶向历史伤痕的深处。踏上湿润光滑的石板路,我们走进了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梁启超先生发人深省的一句话,“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字字泣血,振聋发聩。泛黄的家书、铜锈的罗盘、陈旧的军装,带着我们穿越到了那场惨烈的战争中,在课本笼统的数字之外,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每一个个体内心的苦痛、绝望与九死不悔的爱国之志。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回程中,海鸥追随着游船一路盘旋。我看到许多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高高举起手中的食物,与这自然精灵亲密互动。海风、鸥群、阳光、欢笑,构成一幅流动的风景画。我想,百年前的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期许的正是这样一份平静安宁的幸福。青年是和平发展的受益者,我们更应以自己的努力,成为和平发展的行动者。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我凝望着郭永怀院士的塑像,这样一位内敛斯文的知识分子,最终却以那样壮烈的方式牺牲,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随着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旧物的展出,我们有了答案。正是对祖国赤诚的爱,让他放弃所有,销声匿迹于雪域高原、戈壁荒滩,无怨无悔几十年,在生命的最后尽头依旧护住机密材料。201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这一次,他化作璀璨星辰,永不陨落,永远陪伴着他深爱的祖国。参观至最后,许多同学红了眼眶,久久驻足。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反问自己:海外求学,荣华富贵手中在握,能否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回到父母之邦,与祖国共攀登、与民族共患难?究竟是我们成就了事业,还是事业成就了我们?
从列强侵略的屈辱年代,到百废待兴的艰难岁月,一代代爱国者不畏艰险、以身许国。在这个一切价值都可以被重估的年代,我们更应从先辈的足迹中汲取坚韧与清醒,不忘来时路,笃定前行。我想,我会始终记得23岁的生日,记住这一刻的感动与坚定。
【作者:2025级硕士研究生 梅万微 来自单位:人文艺术研究院 责编:谢婷婷 韩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