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0 19:59:38
宿舍文化节的号角一吹响,我和室友们几乎是瞬间达成共识——要亲手做一份独一无二的手工,给我们住了两年多的小窝刻上专属印记。大三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快进键,专业课的设计草图、实地考察报告填满了日程表,忙得脚不沾地时,反而更盼着能给朝夕相处的宿舍添点温度,让这四面墙围起的空间,成为装满我们共同回忆的宝藏角落。
某个深夜,我们对着桌上摊开的考察照片发呆,立体灯光画的想法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冒了出来。
我们很快敲定了方案:用最常见的白卡纸剪刻图案,瓦楞纸搭建立体框架——素材简单,却藏着我们满满的巧思。
之前专业设计考察走过的几座城市,那些留在镜头里、刻在记忆中的风景,成了我们最鲜活的灵感库:豫园那抹标志性的朱红墙与翘角飞檐,在阳光下透着古意;杭州西湖边亭台的曲径漏窗,光影透过时斑驳又温柔;江西婺源老建筑的白墙灰瓦,映着青山绿水格外素雅。
我们一人认领一处地标,先在白卡纸上用铅笔轻轻勾勒轮廓,线条要精准,细节不能马虎,比如豫园飞檐上的脊兽、漏窗的花纹,都得一点点描清楚。剪刻的时候,大家凑在一张桌子旁,剪刀划过卡纸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偶尔有人不小心剪坏了细小的部件,立刻有人递过新的卡纸。瓦楞纸拼接框架时,更是少不了互相搭把手,有人扶着框架保持平衡,有人小心翼翼地用胶水固定,拼凑出的,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旅途,是考察时一起赶早班车、一起在街头吃小吃的细碎时光。
制作过程藏着不少小插曲:剪坏了建筑的细节,室友立刻帮忙补裁;纠结灯光角度时,大家围坐调整电池位置。当一层层白卡纸图案嵌入瓦楞纸框架,串上灯串的瞬间,暖光透过镂空的建筑剪影洒出,过去的欢笑与惊叹,仿佛都随灯光在宿舍里流转。
制作时的分工协作、争论后的默契妥协,都成了宿舍里珍贵的小片段。这盏灯不仅点亮了角落,更照亮了我们并肩同行的时光。
大学宿舍的美好,是一群人为了同一个小目标并肩努力,把平凡的素材变成专属回忆。这次经历让我愈发珍惜:那些一起熬夜赶工的夜晚,那些分享技巧的瞬间,都是大学时光里最温暖的注脚。
【作者:2023级本科生 衡云桐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谢婷婷 程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