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1 22:58:36
穿过济南的街巷,迎着初冬的清冽,我和同学们踏着轻快的脚步,前往泉城路山东手造展示中心。这里毗邻芙蓉街,车水马龙,刚走到门口,我们就被浓郁的文化气息包裹,心中充满了对这场非遗之旅的期待。
走进展馆,讲解员早已等候在大厅。一楼的沿黄九省手造精品区,像是展开了一幅跨越千里的文化长卷。陕西的皮影细腻灵动,山西的木雕纹理深邃,河南的汴绣色彩艳丽…… 一件件作品凝结着匠人的心血,我们驻足端详,不时交流着各自的发现。
拾级而上,二楼的山东十六市特色技艺区更让人目不暇接。最让我着迷的是淄博陶瓷 “雨点釉”,乌黑的釉面上布满银白色斑点,像夜空中的繁星,又似雨滴溅落的痕迹,讲解员说这是窑火淬炼出的天然肌理,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不远处的琉璃“鸡油黄”,色泽温润饱满,像凝固的蜜糖,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让人忍不住惊叹传统工艺的神奇。
参观结束后,非遗手作实践正式开始。我选择了古法香囊制作,传承人阿姨耐心地教我们辨识香料、研磨成粉、裁剪布料、穿针引线。艾草的清香和陈皮的醇厚在空气中交织。我的指尖在布料上穿梭,原本生疏的针法渐渐熟练。身边的同学们有的在给泥叫虎彩绘,笔下的小虎憨态可掬;有的在尝试扎染,白布在染料中晕开斑斓色彩,大家互帮互助,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当我把磨好的香料装入绣好的香囊,系上流苏,一件专属的手作就完成了。捧着沉甸甸的香囊,鼻尖萦绕着天然香料的香气,我感受到“知行合一”的意义。我们不仅亲手触摸到非遗的温度,感受到 “当代国窑”的质感,更让我们在协作中拉近了距离。
夕阳西下,我们带着各自的作品离开展馆。手中的香囊不仅是一件手工艺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从观摩珍品到亲手创作,从独自欣赏到集体分享,这场旅程让我明白,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能融入生活、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唐瑜羚 来自单位: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责编:谢婷婷 杜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