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3 20:37:59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此次我随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团队赴河南确山开展联合调研,本是带着深化校际合作、助力定点帮扶的任务而来,可两天的行程走下来,那些触手可及的红色记忆与鲜活的地方实践,却让我对“初心”与“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座谈,像是一场“同路人”的对话。王鹏飞院长聊起河大新传的学科特色时眼中有光,倪万副院长介绍学院发展规划时条理清晰,老师们围绕学术共建、人才培养的交流热情交流,未来合作的蓝图在话语间愈发清晰。校际携手不是简单的“走亲戚”,而是为了共同把新闻传播学科建得更实,为行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真正让我心潮澎湃的,是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的那一刻。跟着吕国凯副县长的脚步,我们在展柜前驻足:泛黄的军装袖口还留着补丁,生锈的步枪枪托刻着弹痕,玻璃展牌上的文字记录着 “小延安”军民团结抗战的日夜。课本里“红色基因”四个字,此刻变成了先辈们用热血筑牢的信仰,变成了我们必须接住、传好的接力棒。

随后的确山县融媒体中心调研,则让我看到了“赋能地方”的真实模样。看着工作人员演示确山融媒号的内容生产流程,我明白了学校定点帮扶的意义。我们新闻传播的专业所长,就是帮地方媒体把“喉舌”作用发挥得更好,把服务群众的“桥梁”搭得更稳。
返程时再翻相册,竹沟纪念馆前的合影、融媒体中心的工作场景历历在目。这次调研早已超出调研本身,它让我明白,校际合作是为了凝聚更强的育人力量,红色研学是为了守住精神的根脉,赋能地方是为了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作为山大新传人,往后我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记得这份“把论文写在基层、把初心融入实践”的责任。
【作者:2024级硕士生 高艺芯 来自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谢婷婷 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