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6 21:53:53
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指关节还因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按压而微微泛酸,胸膛里却鼓荡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热而澎湃的情感。就在昨天,由威海校区学子组成的威海市代表队,捧起了山东省应急救护大赛团体一等奖的奖牌。夜已深了,可我的心里依然回响着赛场上的倒计时、队友急促而稳定的指令声,以及那最终宣布我们名字时,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这份荣誉是那么沉甸甸。它不只属于我们几个站在台上的队员,更属于那些在深夜里陪伴我们的老师们,属于训练基地里不熄的灯光。我记得,最初接触应急救护,只是抱着学一门技能的想法。可当第一次在老师指导下,真正用力按压那个模型胸腔,听着老师提示“注意按压深度”时,我才意识到,这双手在未来某个瞬间,托起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完整与希望。
备赛的日子,是汗水与执拗交织的旋律。我们反复打磨着每一个细节——心肺复苏的节奏与深度,绷带包扎的松紧与美观,担架搬运的平稳与迅捷。一个简单的“三角巾头部帽式包扎”,我练了上百遍,直到闭着眼睛都能精准地找到角度、施加适当的压力。队友之间,从最初的生涩配合,到后来一个眼神、一个简短的气音就能心领神会。我们知道,在真实的危机面前,没有重来的机会,每一秒的犹豫,每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是无法挽回的。
赛场上的气氛灼热,世界仿佛瞬间被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我们急促的呼吸和心跳。我们冲上前去,评估环境、判断意识、检查呼吸、呼救、胸外按压……所有动作都成了肌肉记忆,紧张,却不慌乱。我跪在“伤员”身边,清晰地听到自己胸腔里擂鼓般的心跳,但手下按压的节奏却丝毫未变,一下,两下……001、02、03……”心里默数着,额上的汗水滴落在模拟人的“脸颊”上。身旁的队友,正飞速地准备着AED,他的声音稳定而清晰:“所有人离开!分析心律……建议电击!”那一刻,我们不再是个体,而是一个为“生命”而战的整体。
最终成绩公布了,听到“威海市代表队”四个字时,我们先是愣了一秒,随即紧紧拥抱在一起。所有的疲惫、焦虑都在那一刻释放。我看着队友们通红的脸颊和闪着泪光的眼睛,心中涌起的,不只是喜悦,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
这个奖杯,于我而言,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让我真正理解了“救死扶伤”这四个字的分量,它不独属于白衣天使,也属于每一个掌握了急救技能的普通人。我们是学生,是青年,但从我们郑重地戴上红十字袖标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多了一重身份——生命的守护者。这份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它提醒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处,不仅要有科学施救的能力,更要有挺身而出的勇气。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宋珺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谢婷婷 韩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