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3 20:47:22
阳光透过理综楼教室的玻璃窗,当我鞠躬说完最后一句“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悬了数周的心终于落地——金钟杯科普课程设计大赛复赛答辩,总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望这段旅程,从最初构思“葡萄市场风云”课程,到反复打磨答辩内容,每一步都浸着团队的心血。我们始终记得,比赛旨在打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认知壁垒,而社科类科普的核心,是让抽象的经济学原理走进青少年生活。
答辩时,我清晰地阐述课程设计的初衷:在零钱经济普及的当下,青少年早已卷入经济生活,却缺乏系统的财商教育。我们摒弃传统经济学课程的理论说教,用“二手车市场”“郁金香狂热”等故事化案例,搭配高度仿真的葡萄市场投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信息差、风险补偿等核心概念。讲起学生们在虚拟市场中询价谈判、理性决策的场景,我放慢了语速。我们的课程还关注到了“沉默的大多数”。在传统课堂上,活跃学生往往主导互动,而我们通过虚拟币奖励机制和平等决策权设计,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答辩时提及这一点,一位评委轻轻点头。我更加坚信,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个体成长的关怀。
走出理综楼,校园里的梧桐树摇曳生姿。这场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社科知识的普及是用青少年能接受的方式,搭建起理性思维的桥梁。正如我们在课程中希望的那样,让孩子在虚拟场景中学会决策,未来在人生选择中保持清醒。
这次金钟杯之旅,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与表达技巧,更让我读懂了科普的意义。作为山大学子,我们有责任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用点滴努力打破教育壁垒。未来,我愿继续做社科普及的践行者,让理性之光照亮更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燕以琳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谢婷婷 韩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