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讲座参与者 李梓萌

发布时间:2025/11/24 20:01:13     

11月24日 星期一 晴

初冬,午后斜阳为即将开始的第53期“兰台论坛”增添了几分暖意。今天,我们历史学院的学生有幸在霍艳芳老师的主持下,聆听由山东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杨林玫老师主讲的“拂水云生,一纸风华——谈古籍修复基础知识”讲座。作为一名热爱古籍修复与文献保护的学生,这场讲座于我而言,恰似一场及时雨,为我揭开了古籍修复工作神秘面纱的一角。

杨林玫老师从“什么是古籍”这一基本定义开始,娓娓道来,配合一张张精心准备的案例图片,带领我们一同进入了那个与时间赛跑的修复世界中。她强调古籍修复不仅仅是“修书”,也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步都需严谨细致,心怀敬畏。

讲座中,杨老师为我们梳理了古籍修复的全流程:从基本的修复原则——“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到对古籍病害情况的详细记录与建档;从材料工具的精心准备,到核心技术环节的逐一拆解。“溜口”“补破”“托叶”“揭纸”“锤平”等等曾经仅存在于书上的专业术语,在杨老师的讲解下变得生动且具体,我也不禁被其背后的实操细节所吸引。当她展示一页页破损严重的古籍经她之手重现平整、字迹得以稳固时,我仿佛看见时间在她指尖倒流,那残破的纸页恍然间重获新生。

霍老师在总结时表示:古籍保护是让古籍在“历史缝隙中重获新生”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努力。她鼓励我们不仅要学好理论,更要珍惜每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躬身实践,将纸上的知识转化为守护文化的能力。

回望教室,同学们或凝神笔记,或拍照记录。我们生在数字时代,但仍然对古老的纸张与墨香怀有深厚的热忱,因为我们都明白:有些东西,是数据无法替代的。那是触手可及的历史温度,是匠人指尖传递的文化血脉。

今晚,我不仅记下了一页页笔记,更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愿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能成为这传承链条中的一环,为那一纸风华,贡献自己的微光。


【作者:2025级硕士研究生 李梓萌 来自单位:历史学院 责编:谢婷婷 程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