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21 17:45:52
点击:
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我正在办公室加紧准备明天的模拟辩论。身旁摞着一尺多厚的各种打印材料,明亮的灯光照得眼睛酸胀,两只手因为打字过度似乎已经有了抽筋的征兆,肩膀上酸酸的感觉还没消失,尽管星宇刚刚给我按摩过。我的队友们也仍然在奋战,左面尧志一边查资料一边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右边的海涛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拿着书皱着眉头发呆,对面的果冻注视着电脑屏幕,保持着他一个小时前的动作,而咱们的颖姐正在和小宇小声的交谈……
这就是我们“理律杯”队员的参赛状态。作为全国法学本科最高端的比赛之一,它的诱惑力足以让每一个追求上进的法科学生都渴望能够参与进去,而我们学院的老师也非常重视,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与精神支持,并且有专门的老师做指导。能够成为参赛队员,我非常荣幸。
从开始准备理律杯到今天已经有两个月了,再过十天,就要去北京与全国其他高校法学院同台竞技。回想这两个月的时间,所有队员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其它时间全都蜷缩在这不足二十平米的办公室里。
每天早晨一睁眼,“理律杯”——令人激动又烦躁的词语,立刻爬上脑海。迅速洗漱完毕吃完早餐,一路小跑赶到办公室。上午的时间,要么打模辩,要么讨论书状。中午小憩一会,下午继续上午的工作。晚上一般会有学姐或者老师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或者进行技术指导。
一开始,每个人都对这个比赛投入很高的热情。因为我们上一届是冠军,作为卫冕的队伍,我们必须捍卫我们的荣誉。学校领导老师、学长学姐对我们抱有很高的期望,我们自己也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是当人专注于一件事情太久后,他总会产生一种厌倦感。两个月,这两个月以来,我们记忆中似乎除了这个比赛,没有做过其它像样的事情。到时间紧张的的时候还要向授课老师请假。每一天都重复同样的节奏,虽然内容不同,但是相同的形式会让我们多少有些厌倦。于是,有人开始抱怨,有人开始在准备的过程中开小差,有人晚上希望提前回去休息,等等。
是累了,但是我们能够这样一直下去吗?还有十天就要去北京了,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对手是什么样的水平,我们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准备,我们也不知道评委会怎么样为难我们,我们还差很多。
少年,继续奋斗吧!早起又怎么样?累又怎么样?厌倦又怎么样?我们已经付出这么多心血了,还有后退的余地吗?现在,我没有办法预测结果,但最起码,我不想在比赛完后说:“我本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加油,亲爱的队友们!加油,山大法学院!
【作者:法学院2011级本科 武浩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露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