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05 18:18:28
点击:
今天,山东大学学生会在趵突泉校区举办了一场“讲人生”名师讲座,主讲人是医学院院长龚瑶琴,我很有幸到场聆听。
从书生意气、风华正茂的红衣少年,到如今成果斐然、闻名遐迩的遗传学家,从上山下乡、栉风沐雨的峥嵘岁月,到远赴哈佛、载誉归来的人生辉煌,龚老师将自己的漫漫求学之路娓娓道来,与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快乐与挫折,思考与感悟。
尽管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光环,但龚老师虚怀若谷,谦逊而平和。在讲座的一开始,她就说:“今天晚上在这里,摘掉所有的‘title’,我不是院长,只是你们的老师。”龚老师青年时代的志向是育种杂交,她幽默地说:“我最想干的是袁隆平所做的的活儿,杂交育种,我要做的话,不做水稻,我要发明一种食物一个月吃一两次就不会饿,那多简单。人一天三顿饭太麻烦!”后来机缘巧合走入医学殿堂,在遗传学的调研中,她接触到众多千奇百怪先天疾病、许许多多饱受遗传病困扰的不幸家庭。特别是当她有一次用遗传学的产前诊断技术,帮助了一位43岁的女性成为了一名幸福的母亲,夫妇俩喜出望外而当场就跪在了她的面前,那一刻她感到了帮助别人的成就感和身上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让她从此真正热爱医学。
善于学习,持之以恒,勤学善思是龚老师几十年科研之路的心得。研究生阶段时,龚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下乡搞遗传病调研。10年的时间,他们走遍了山东大大小小的村落。80年代的交通条件相当落后,龚老师与同学们就是骑自行车到偏远的山村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她笑谈,自己的自行车技术相当高明,也没少挨摔。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内心执着于此,反倒不觉得苦。之后,远赴美国哈佛大学,在这座享誉全球的高等科学殿堂里,龚老师再次迎接了全新的挑战。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巨大的语言障碍,龚老师选择直面挑战。导师给了她两个课题,她放弃了简单的课题,偏偏选择了一个难度高、耗时久的项目去攻克。当时计划的出国时间是8个月,她一待就是近两年。两年没有完成,她每年都会远渡重洋,去到美国的实验室做几个月的实验。1994年开始,到2001年结题在CELL上发表文章,为了这个课题她潜心钻研,苦心孤诣,8年时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漫长的实验过程中,遭到过质疑,也经历过失败,但最终她坚持下来,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她谈到,当你认准了自己的选择,不要管其他人的质疑,坚持下来,做好了证明给他看。当被问及在人生的重要关口是如何做选择的时候,龚老师的回答诙谐而有力—--跟着感觉走。
从理想的巅峰回到现实的沟壑,鲜花和掌声背后,龚老师也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她谈到,女人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那就是肩负起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她笑着回忆起女儿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做饭,就是为了做给女儿吃,让女儿吃好,仿佛女儿就是一切的动力。如今,女儿也走上了科研的道路,长期在国外,有时候也常常感到寂寞和思念。所以在被同学们提问人生中有什么遗憾的时候,龚老师深情地说,自己只有一个孩子,她特别羡慕有两个孩子的家庭,遗憾当时没有第二个孩子。返璞归真,洗尽铅华,龚老师的真情流露让我看到了一个事业成功的女性作为母亲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讲座足足进行了两个小时,龚老师是刚刚结束了一个重要会议便立即赶过来,连晚饭都没有来得及吃。没有渲染,没有浮华,龚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最平凡的故事,与我们共同分享了自己成功人生的感悟,,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的方向,坚定心中的梦想,并向着梦想执着奋进。
【作者:医学院2011级本科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