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3 17:17:22
点击:
今天我又一次回顾了2012年度“感动中国”颁奖仪式的视频。感动中国,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感动。但这次我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感动中国”每次选取的,都是那些为工作、为他人甘心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有的放弃了自己的前途,有的舍弃了自己的家人,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让他们的亲友都久久难以释怀。
因而,我们内心的同情心和爱心,都难以遏止地被引发了出来,我们的泪水为之流淌,我们的感情为之起伏。我们为他们伟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而感动。
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每一个故事的剧情,我们都不希望它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谁会希望自己残疾,就算给予你一个坚强的内心?谁会希望失去亲人,就算给与他拥有崇高的人格?谁会希望失去双亲?谁会希望被病痛折磨?换句话说,如果可能的话,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那些“感动中国”人的故事,在自己身上重演。即使这能让你变得坚韧、强大、受人尊敬。
在军事领域有这样一句看起来冷血无情的话:士兵就是阿拉伯数字。有人因此批评将领们缺乏对士兵们最基本的尊重与怜悯。也有有人曾经问过一名医生:“每天你亲眼看着那么多的病人失去生命,难道你就不感到丝毫悲痛吗?”医生反问:“如果我沉溺在悲痛当中,谁来抢救下一个病人?”
将领的目标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医生的目标是救死扶伤,拯救更多的患者。如果将领在士兵死亡时,医生在病人去世时同情心“泛滥”导致忘记了他们的天职时,他们也许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一个合格的医生。
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仅仅沉溺在所谓的“感动”中不能自拔,而不去考虑导致悲剧发生的本源或者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的方法时,单纯的感动与泪水又有什么用呢?
导致为了拯救学生而失去双腿的女老师悲剧的原因,是不是学校附近没有设立减速带,或者没有标示提醒司机们减速呢?
感动中国的事迹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不过,我宁愿感动于那些平平常常的生活的琐碎与温馨,也不愿意为那些人为的悲剧热泪盈眶。毕竟,我们追求的是所有人的幸福生活,而不是为别人的悲剧流下泪水。
【作者:经济学院2012级本 张经纬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露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