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大日记:土建学院 陈凯

发布时间:2013/12/13 17:20:31   点击:  

12月12日 星期四

  有太多美妙事情的发生都来自于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偶然,我一直坚信。
  当初和“团队意识提升与训练”这门课的相遇就是这样。它看起来平凡而毫无特点,蜷缩在一大堆通识课的名录里。我从未期盼它能有多好——无非就是一个呆板的老师和一个蹦来蹦去的PPT,或者顶多再加上几段有点意思的视频。但就像开头所说的那样,越是美妙的后续,越是生发于一个不起眼的开端。
  在大多数的时候,我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卑怯的人,我总是害怕很多东西,害怕被耻笑,害怕被轻视,害怕被遗忘。因为这些害怕,我总是习惯地将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心底的那片花园已多年未有人到访过。同样,在很多的时候,由此及彼,我也尽量不去触碰别人的世界。渐渐地,我在自己的世界里习惯了孤独,甚至有些怡然自得了。这不好,我比每一个旁观者都清楚,我想改变但每每都难以突破。在多数时候我都发现,因为间隔太久以至于有些不知道如何加入别人了。而这,或许也是我选择团队课的一个原因吧。
  选择建筑设计这个专业也许是我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起码直到现在,我都这样认为。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来自自己内心的声音可以得到肯定,你可以尽量去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所以我总是充满热情,但往往也因为这样,我和这个世界似乎离得更远了。同样,虽然拥有滚烫的梦想,但因为害怕失败,我从未尝试过把自己的理想告诉任何人,它只是被我隐匿在心底的拐角处,虽然如此强烈,却也如此微弱。
  而在团队课上,在这个集体里,我不得不充当一个关键的角色。我要认真地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地做一些事情。我要变得善于交流和善于言谈,我要变得仔细和讲究。就像一颗小小的薪炭,认真的去发出一些微火。我要认真地去表现,认真地去融入别人的世界,认真地去邀请别人进入我的花园,然后再认真地准备一份丰盛的晚餐。我要敢于说出我的理想,不管它最终怎样,只要我努力。
  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节课都有完全不同的体验。从女神范十足的路老师,到幽默亲切还有点“小猥琐”南老师,再到温柔优雅的李老师,再到超有气场、超有人格魅力、超有老师范儿的朱老师。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视角,将我带到一个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记得第一次的课上我是怎样认真地去制作自己的名片,又是怎样的在它上面用繁复的线条和光影去描绘一幅自己心中的城市,又是怎样戏谑地给老师发了一张对着镜子照的照片。记得南老师的那次户外课,当时还是深秋,法桐的叶子依然闪烁,夕阳灿烂得如同金子一般,大家在一起探讨如何才能穿过那个用简易塑料绳来回缠绕的“蜘蛛网”,怎样竭尽全力地把彼此捆绑在一起,怎样义无反顾的去做最难的任务。记得李老师让我们去触碰自己最真实的梦想,去为自己写下字字斟酌的颁奖词.记得朱老师的小组任务以及薯片以及好吃的威化饼以及巧克力味道的方糖,当然,还有我的小伙伴们,还有我们的“厂长” 、“车间主任” 、“广播处小张”还有呼啸的风机。
  又是偶然的一个机会,我来到团队课的网站,老师在上面写着:“五个学院的八名教师都是学生工作人员,多年的管理经验使大家有着很多共同的想法,从而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是不被职称、待遇、报酬这些条件所激励的一种执着:要成就一番事业。”读完这些,我突然被感动。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如此的义无反顾和毅然决然,这无关于我们是谁。选择一条路,不是害怕另一条路上的曲折,而是仅仅喜欢这一条路上的风景。也许多年以后,我依旧没有实现我的理想,依旧呆在电脑前画着已经被画过一万遍的厕所或者楼梯的工程图纸,但只要还年轻,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不会缺少向上的力量。
  所以,我更要很认真的记住那个2013年的初冬和那个很温暖的2号楼的2507。
  当我写下这些散碎而又毫无逻辑的文字时,窗外正呼啸着深冬的寒风,但出奇的是,月光清灵如水——这是济南少有的晴朗的夜空。一路走来,半年的时光,有太多太多的细节和瞬间,或是因为我故意的遗忘,或是因为它们本就简易平淡,我知道它们悉数存在,却无法尽数写出。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离开这所大学而到达另外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城市,耳边弥漫的是尽是艰涩难懂的他乡语言,当我因为挫折和失败而坐在咖啡馆的角落里哑然不语,当我变老,当我终于住进了自己设计的房子。也许在某一个同样有风但晴朗的冬天的夜晚,这些老师、这些同学早已陈旧得褪尽色彩,但是有些瞬间,有些触动,有些改变,无论何时何地,却一直都在。



【作者:土建学院本科生 陈凯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露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