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法学院 荆鸣

发布时间:2014/01/03 17:30:48   点击:  

1月2日 星期四 晴

  新年的第二天,晚上10点10分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时隔一个半小时的航程,赶在2日的最后一分钟上了港铁机场快线,思考着在台湾的几日,规划着很快就要开始的新的行程。

  27日下午,刚刚从香港浓郁的圣诞氛围中缓过神来,我乘坐中华航空飞到台北,期待着新年1号晚上即将作为受邀学生代表参加的海峡两岸国学周暨中华音乐节,还有31号彻夜的101楼前跨年晚会,以及和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同规划的不足7日的环岛旅行。

  从初中起,我就一直有来台跨年旅行的打算,但是碍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到大三才真正实现这个想法。办理证件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台湾对成年的界定是20周岁,而我作为未满20周岁的小童,入台还需要父母的明示同意证明,为此费了不少周折。小学跳级后一直享受着基于比同届同学年龄小的各种优越性,这是迄今为止年龄小为我带来的极少的限制之一。

  下飞机后接受入台查验时,看到关口和之前去过的许多地方都不一样的查验分类方式,持中华民国护照者和持非中华民国护照者,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一点怪怪的感觉。忽然忆起中学课本上陈之番的那句,“所谓四海皆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一经剥离,则四海皆不可以为家了”。不管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笔下所谓根深蒂固的民族情节,还是在以不同的程度发挥作用的,只是在当下,其表现方式温和了些许。

  在这块国语是官方语言的宝岛,人们的热情有些超出我的预期。尽管早就听说台湾人民非常热情,向旁人问路时近乎被领着过去还是让我觉得有些难以抑制的惊讶。花莲的民宿老板在事先被告知我们车次较晚之后,当晚嚼了两包槟榔,在客厅一直等我们到次日凌晨两点。垦丁的民宿老板一时找不到车,亲自驾车送我们去高雄,一路谈天说地,随着情绪热烈程度不时地调整语言。从发音很嗲的台式国语,到十分地道的闽南语,再到貌似更为娴熟的客家话,最后到在我看来发音绝对是说得过去的Chinglish,话里话外无不诠释着丰富的阅历,奇特的境遇,以及在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上独特的立场。

  31号晚上,聚焦101楼下,很多好友在事先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出现,一晚上邂逅许多熟人,于是欢笑着,一同在台北跨年。台北市长郝龙斌穿着球衣登场贺新年,台下响起一片欢迎的热潮。在没有任何小道消息的情况下,马英九于倒计时前两分钟的意外出现更是更是引发了四面八方的雷霆喝彩。与发表带有政治色彩的演说时的神态截然不同,他洋溢着一脸欢笑,率众高呼,“2014,幸福一世”,全场大声附和。这个时候,相信在场的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开始在脑海里迅捷地回忆即将逝去的2013,我们做了什么,有哪些期待没有实现,哪些遗憾还可弥补,2014,我们要怎样规划,又希望怎样度过。倒计时开始,4、3、2、1……蜘蛛人华美地转身,一缕蓝光射向101,于是奇异的焰火开始喷射,近乎完美的情节编排和极富幻想的艺术造型设计,溅起心底对2014近在咫尺的惊艳无尽的渴盼,强烈的期许。陶喆改编的TaiPei style堪称绝世经典,田馥甄的独特声音与轻微的舞姿相得益彰,潘玮柏和SHE的出台献唱平添惊喜。自始至终,台下人山人海,被人潮拥挤着仍觉按耐不住的亢奋,这种热忱只有在大型阶段性庆祝仪式上才见得到。

  1月1日,有幸聆听台大“傅佩荣经典研习”专讨会,当晚参加中国文化大学承办的中华音乐节,并有幸作为庆丰年的古筝主奏。值得一提的是,我是全场大学生演奏人员中唯一的非艺术类学生。而此行最为畅快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文大如约见到阔别七年的老师Dr.Tang。曾经想象各种可能的激动场景,最终的结局是非常的平静,他说:“2000余日不见,你长大了。”我说:“七年仍觉昨日,您依旧风华。”

  新年的第一日,在文大的月光下彻夜叙旧,也互相谈及近些年的遭遇和未来突兀又平凡的理想。2日早上便互道珍重,各自起程,他回到澳门,我则跟随同行的朋友去了淡水。

  2号晚上,带着对宝岛七日的回想,安静地,回港……



【作者:法学院2011级本科 荆鸣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