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法学院 荆鸣

发布时间:2014/01/11 17:12:19   点击:  

1月10日 星期五

  中午,从海口美兰国际航站楼起飞,下午三时余降落至樟宜机场,比较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新加坡。在住处短暂休息后,终于有时间粗略地总结一下来新加坡参会的行程前,在海南岛的几日短暂的度假生活。

  5号晚上,从深圳飞到海口,寻找预定的住所,深夜落地。在街上行走,感觉海口的夜并不十分平静,也有少许热闹,但夜生活的兴盛程度,和香港、台北肯定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地方不难找,离下车的站很近,老板大方热情,房间的价位也很低,第二天吃东西感觉也是,之前是谁说海口的物价高来着,确实要反驳一下了。6日,自己逛了知名的五公祠、省博物馆、钟楼骑楼老街,以及夜景极美的海口公园,第一次亲见五公祠主楼牌位两侧的“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期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看到了胡铨、李光像,那敏锐的神色和坚挺的躯干,顿觉那楹联的奇幻。当晚做动车前往博鳌,暂时告别海口。

  6号晚上,到博鳌,寻找预定的住处,店主同样热情,在生活各个方面帮了极大的忙,也便利了第二天博鳌禅寺的出行,白带滩的观摩,亚太会议永久会址的参观和海的故事的冲浪,为这个城市留下独特的记忆。由于此前的哲学背景知识,一向对佛教极为感兴趣的我,对禅寺还是有些许不舍的,还记得登上万佛塔看博鳌全貌时,虽然实质上毫无关联,我还是联想起一年半前和朋友在济南红叶谷的万叶塔上俯瞰泉城,感觉上还是寻觅到几分相似来。那个亚洲最大的整体千手佛像,从不同角度看,领悟到的韵味截然不同,着实惊艳到了。白带滩的确如传说,给人玄妙的幻想,也如地理学家说,江和海交汇之后的冲积状,保留的十分完好,细软的沙滩背后的海景时出时没,沙滩和远处的天之间确有一条白线,某一个角度看非常的清楚。和在砗磲展览馆遇到的波士顿大学的师兄一起去看海的故事,在做旧的船上看海景,等冲浪的人从远处飞扑回来,静听海边的也仅属于海的音乐。

  7号晚上即乘车前往三亚,最富旅行盛名的三亚将我两日的行程后来延迟到三日,还是没能游到尽兴,大东海的潜水和亚龙湾的码头虽令人难忘,对三亚的记忆更多的或近乎全部的却来自百花谷的亚洲艺术展,在一个人的旅程中因共同热衷的展馆偶遇相互看来最为独特的人,与之长谈,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一时如一秒。次日必须告别时才懂得那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一人空感叹。他做了将近九个月的职业旅行,将太多人不能抛开的事情完全抛开,先把自己放回自然中,然后再收回来,收的漂亮与否才是考验理性的时候,极有道理。夜间在东海广场品酒,至今还能忆起巴伐利亚果啤最初毫无感觉几厘米之后才渐渐浮现的越来越浓的青苹果香,漫谈之中渐渐地感觉周围的人越来越少,话却是越讲越多。

  9号晚上本计划返回海口,因对前一日巧遇地的不舍独自再访,后来晚些时候没有公车回来,顺路被当地的热心人主动要求开私家车带回市区,又在农垦的农家乐共进独特的琼风晚餐,连续两日巧遇。可以说,三亚带给我的记忆更多是是关乎人的。忽然忆起一个说法,尤其是一个人的旅行,它的意义远不在于走了哪些景点,或拍了什么照片,而在与路上偶遇的奇特的有故事的人,此中真意,大概如此吧。

  延迟到10号一大早才坐动车从三亚回海口,一贯拖延症的我在度假的时候,还是提前两个小时到机场,时间非常充裕的完成了登记手续。三个小时的航程,半程休息,半程看云,同时全程思念偶遇的人们,在大脑里构建这几日对海南岛度假的念想,也勾勒着这篇日记的大体线条。孩子气的,对几位可能再不会再见到的人,在心底永远永远的想。



【作者:法学院2011级本科 荆鸣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