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21 17:32:44
点击:
平生第一次,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次,进了大使馆。
在新加坡樟宜机场静候转机航班带我回祖国大陆,终于有时间总结一下这个奇遇。
本月11日到14日,我如期到新加坡参加此前成功申请到的亚太商业知产论坛分论坛暨2014年东南亚知产论坛,也成为唯一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本科法科学生出席代表。
此前在香港申请签注的时候,我提供过预定的往返程的机票订单,是1月10日海口到新加坡,20日返程,拿到e-visa那天我直接夹进护照里面,甚至没留意一下,上面写的expiration date,这个为我之后的遭遇带来了大麻烦,当然也为我创造了一段大使馆奇遇,此番心情,悲喜交加,待我慢慢说来。
10号到达新加坡,签到注册,11日开会,如期见到各界精英,包括学界商界,政界当然略少,知产论坛毕竟是探讨知识转移的,和policy关联还是比较小的,算得上行政职务的也就是各大学知识转移处的主任吧,比如北大的陈老师,后来喝咖啡的时候还聊了半个小时,惊喜的发现他竟然是山大的本科,互相得知此消息时他脸上惊现的表情我至今还记得。开会的几日流程相似,集体会议、分会场会议、提问环节,也为学生代表和老师及商界人士交流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当然,非常开心,又见到了华盛顿大学的Robert教授,2013年12月5号代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在湾仔参加亚太知产论坛的时候初见,至今还记得他为帮我拿到2014年4月在德国的知产seminar的special offer付出了多少努力,可惜的是,我不能回国参加面试,最终山大法学院老师还是没能考虑。除此外,最值得一说的是,这次见到了我从小就万分仰慕的男神,我初中的时候就听他的演说励志,听他讲自己如何在27岁成为亿万富翁的,陈安之先生可能因工作过度劳累,这次虽然见了真人,其实并未如我从小看DVD中他讲商业之道那样意气风发,多少有一点点疲惫的感觉,也可能是走的不是很近,看的不清楚吧,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圆了我的一个男神梦。
晚上送一个教授立离开校园,坐公交不小心过了目的地,于是想趁此好机会坐车travel一下,途中偶遇了在SMU修商学课程的贝贝师兄,师兄后来还热情的邀请我去管理大学蹭课,陪逛校园加请我吃饭,此番盛情,一句简单感谢实在太轻。后来因为签注到期没能再次到新加坡,和他约好的一起吃饭最终因不可抗力不得不失约,我到现在还是惭愧的很。
在新加坡的行程交通上离大马很近,所以提前办好了马来西亚的签证,想去大马顺便一玩,后来在吉隆坡碰到了几个做埃塞克海外监督的孩子,这个项目的至少应该也是各校分管海外事务部的副主席了,还搀和他们帮着小小的监督了一下,哈哈。在大马去了四个地方,吉隆坡夜车到槟城,游览出名的蛇庙和极乐寺,看北海和槟威大桥,次日早乘船去兰卡威,至今还记得和苏州大学的埃塞克主席躺在珍南海滩上看海景的悠闲,兰卡威的海,与台湾,海南以及我看过的所有其他的海都不一样,说不出的美,像画也像诗,更像可以制造奇遇的仙境,总之无与伦比,美到惊艳。
在历史名城马六甲骑车游,从荷兰红屋一路上山,越过圣保罗山,看到残余的圣保罗教堂城墙以及断手的圣保罗大主教像,迎面吹来黄昏时很硬的山风,可谓沧桑,可谓感慨,越过此山到圣约翰山俯瞰马六甲海峡,如中学地理课本所述的曲折,大体轮廓看起来相似,但是近些年气候变暖对海峡沿陆的轮廓影响还是不小的,似乎感觉到海水即将漫溢上来的潜在危险,人们却并不察觉或已经察觉还是佯装淡定,愉快的旅程略添伤感。乘车回吉隆坡,坐观光车到了王室故宫,大马国家博物馆,双子塔附件的KLCC商业区,还在鸟园里同时和四只大金刚鹦鹉合影,晚上回到机场静候回新加坡的飞机,办理登机牌时忽然被告知签证已经过期,“what?”我大叫一声,随后开始疯狂的打电话,老师、朋友、爸爸妈妈,所有可以求助的人,最终选择联系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
于是,我自己打车到了大使馆,值班的大使助理接待了我,他没吃晚饭,叫保安去买麦当劳,给我也带了一个套餐,深夜帮我想各种option,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最不冒险的一种,那就是重订机票,直接回国。呆在使馆助理的小房间里,房间其实很舒服,但碍于内心急迫,当晚又说了太多话,还是没能休息好,直到现在还是咳嗽,口腔严重溃疡,上火带来的小感冒吧,估计几天就恢复了。机票是今天的,吉隆坡飞海口,在新加坡转机,下午先从吉隆坡飞到新加坡,大使助理还派大使的保镖来送我到机场,保镖叔叔是个印度人,英文讲的一般,沟通起来很困难,他看着我一脸迷茫似懂非懂的表情时不时地想笑,基于保镖的职业身份,他还不能大笑,于是控制笑容,我看着他欲笑不能又强忍的表情,自己也想笑,真的是好有趣。航程还是在新加坡樟宜机场转机,我正在机场航站楼里,visa过期不能入境了而已,只能在机场静等,明日一早即到海口,一个可以讲中文,可以换回大陆的电话卡,身边都是熟悉的人种的地方,期待不已······
这一学期交流,加上在外漂泊的大半个寒假,身边一直是香港local、马来人、印度人,各色人种交加,大多时候讲英语,少数时候讲日语,讲港话,极少听到普通话,在台湾参加新年音乐节的那几天四处都可听到的极嗲的国语,还是觉得亲切不已。而相比之下,更加亲切的,是在大使馆体会到的温情,大使馆的这段奇遇,可以说让我终身难忘,尽管忧心忡忡地过了一晚,大使助理那让人迅速安定下来的气场和声音还是让我惶恐中寻到了内心的平静,用Garry助理的话说,敢一个人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但我毕竟还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强大。确实,他说的极其恰当,有些心志的历练只有年龄这一条路可走,阅历和天赋总有无法到达的沟渠。下句话更对,出门在外遇到麻烦的时候,总是找自己人帮忙,进了China Embassy就和回大陆没有两样了,这次我是真的体会到了。
这个经历,是个奇遇,足以胜过漫游仙境的爱丽丝了,哈哈,记下日志,且作笑谈。
【作者:法学院2011级本科 荆鸣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