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2/14 16:52:11
点击:
早晨8点,从睡梦中清醒的我不愿起床,早已习惯北方干燥天气的我开始不太适应南国的湿冷,海南这个小岛一周四季轮回的天气让我有些吃不消。在爸爸妈妈的轮番轰炸中,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温暖的被窝。吃过早餐后,百无聊赖中,我想起了前几天没有看完的《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是打开电脑,找出视频,看了起来。?xml:namespace>
这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
每位年度人物的故事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刘盛兰老人和伟大的母亲姚厚芝。
他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觉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帮就多帮一点,17年来,他用自己捡废品攒下的一分一分的钱,从自己得到的政府补贴里拿出几乎所有的钱,帮助了几百个没有钱上学的孩子,每次汇完钱,他的手里就只剩下几块钱。17年来,他没有吃过肉,吃的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别人丢弃的食物,或是亲戚邻居送的东西;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他的衣服上面布满了补丁。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忘记了自己也只是一个需要别人帮助的老人。
也许很多人会不理解刘盛兰老人的做法,觉得他做了那么多好事,到头来什么都没有。但我觉得,刘盛兰老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虽然他没有富裕的生活,但是我相信,在老人收到受助者的回信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满足、幸福的。在当今时代,这种与人为善的理念格外让人感动。这些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不少人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不复往昔。争强斗狠、互相算计的多了,互帮互助、和气和睦的却少了。利己主义在许多领域蔓延,许多人仅仅强调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出现了种种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甚至损人利己的行为,加重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正如《感动中国》组委对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所言,我们应该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冷漠,我们应该如何向刘盛兰以及像他一样善良的人们学习。其实,帮助别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心中不要只想着自己、只算计自己的得失,在他人困难时伸出双手,在我们困难时也能看到他人向我们伸出双手。很多人之所以被刘盛兰老人的故事感动,既是因为崇高的道德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也是因为我们内心对人与人和谐相处怀有强烈的期盼。这正是“友善”价值观的力量所在。我们应当从老人的行动中汲取营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培育友善的道德意识,学会宽容、关爱,在传播善意的同时收获温情,同时也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还记得小时候写作文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母爱如水”,母亲,一个多么伟大的字眼。有一位母亲,她身患重病,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一旦有一天自己不得不离开后一双儿女的学费,为了儿女,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她用三年零五个月的时间绣出了专业人士要花五年才能绣出的《清明上河图》。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一针一线,满满的都是母爱的力量啊!看着姚厚芝,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为了赚取我们姐弟的生活费、学费,每天辛苦地工作,从早到晚,没有午休。时光残忍地在妈妈的身上留下了印记,妈妈不再是照片中那个美丽的女子,皱纹悄悄地爬上了妈妈的脸庞。而作为女儿,我常常不理解妈妈,还经常惹妈妈不开心,在这里我很想对妈妈说一句:“妈妈,对不起,我爱您!”
所有的妈妈都是好妈妈,不管她们曾经做过什么,永远不变的是爱我们的心,现在的我,只想快快长大, 快点毕业,找到工作,让妈妈不要那么辛苦,承担起照顾她和爸爸的责任。
【作者:护理学院2012级本 陈翠婷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泽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