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儒研院 韩博韬

发布时间:2014/02/16 17:01:29   点击:  

2月15日 星期五

  再次来到这条老街,大概有十五年没有路过。临近开学的日子,到北方瓷都的陶瓷一条街看看。

  记忆中,父亲在我小学一年级时带我来过这儿,街道就是一条阔敞的中心轴,两旁是清一色的瓷器生产作坊,作坊下是适宜作为瓷器原料的土,作坊内是四壁令人忍不住驻足的图,作坊上是蔚蓝的天。其中最值得说说的就是“图”,当时父亲领着我几乎转遍了整条街,每个作坊里的“壁画瓷砖”都古香古色,多以故事为内容。嫦娥奔月、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是如今不多见的民间艺人的绝活儿,为了一个意境独特的工作环境、为了一个有口皆碑的良好信誉。

  今天所见到的老街却变了太多,中心轴变为扭曲的泥径,作坊变为厂房,昔日蔚为风景的各家壁画成为今天土得掉渣的劣质砖墙,连头上的天也有了雾霾。变化最大的是手工技艺变为机器制作,成型、贴花,唐山“声似石磬、色如羊脂”的骨质瓷就这样成为一种唐山人赖以生存的事物。

  我和姐夫来买瓷器,泥径中没法开车,我们就下来边走边说。姐夫说我们要去的这家的店主在做瓷器之前什么都做过,家电、服装、玩具熊……只是没特色、没能坚持住,转业做陶瓷的当儿可以说到了身无分文的境地,哪知四五年时间就成为拥有两座厂房的“资本家”!都说商域无疆,我倒要看看这位哥哥是怎样一位商人。

  他家的厂房同样破旧,但制作流程却十分精细。这位身材高大、衣着朴素的经理带我们参观瓷器的贴花、成品过程,用对待亲弟兄般的口气和我讲解着各类瓷器的适用对象。哦!他身旁还有一位合伙女士,股东之一。满脸笑容,行为举止极像这位大哥。

  我突然想起《中国好歌曲》周三先生的那几句歌:“这世界变化太大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到处都是飞机汽车,压得我喘不过气。”或许是因为人们太追逐于速度和利润,忽视了曾经那满墙的美丽。但换个角度想,如今的唐山骨质瓷生产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标是现代化,基于一种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生产手段,源于谋求生活蒸蒸日上、怀有“日日新”积极心态的劳动者的辛勤劳作。

  天虽然不那么蓝了,但那位商人大哥的工作心态和勤劳美德却能清除落在他厂房上的灰尘。姐夫反复说他就是“实在”,这或许是他“苦尽甘来”的秘诀,或许也是唐山骨质瓷业得以存在的理由。



【作者:儒研院2011级本科 韩博韬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泽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