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文学院 杨括

发布时间:2014/03/02 15:59:01   点击:  

3月1日 星期六 晴

  济南现在的天气可算得上温和宜人,人们告别了冬天的臃肿,迎来了春天的轻松与潇洒。路边的黄花儿一串串地绽开,悄悄地沁入行人的心脾,让人的心情愉快了好多。

  新学期伊始,舍友就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可能从3月1日起要免费开放了。山大的学生可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无关紧要,恐怕连电子阅览室在哪儿他们都不知道。我是那剩下的百分之十中的一员,虽然不沉迷于网络,但毕竟生活在信息时代,联系同学靠网络,查阅资料靠网络,英语学习靠网络,作业全靠打印,哪一天离得开电脑啊?所以我从大一开始就是电子阅览室的常客,也因此为山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贡献了不少资金。一小时一块钱,不多,日子多了,还真不少呢。

  就像农民听说免除了农业税似的,我是那样地欣喜。我站在电子阅览室的门前,一遍遍地看那一张简短的通知,告诉自己这是真的,以后可以放心地上网,不用抠抠索索地计算时间了。一所大学就像一个国家,学生是主体,只有感受到学校的好,才能生发出对学校的爱。一棵树,只有从枝枝叶叶到每一条细微的根系都愿意为它提供营养,才能长得遮天蔽日,荫绿千秋。树犹如此,人事何异?

  从这件事上,能看出学校对我们的关怀。政策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惠及一部分人,但这次照顾这个阶层,下次照顾那个阶层,时间长了,大家都沾点儿雨露,这就是好政策了。昨天打水忽然扣费了,大家都有点儿担忧,是不是上网免费了,打水就不免费了?今天再去打水,听到熟悉的“剩余149次”,大家才把心稳稳地放下来——好政策不会作废,只会越来越多。

  上个学期,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西郊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剧院璀璨上演,山大有很多学生去看。结束以后已经夜里十一点多了,不仅公交早已停运,打车都不好打。荒郊野外的,除了那几处建筑,一片漆黑,这可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得知山大派了校车来接我们回校,那种喜悦与踏实,真像小孩子放学跑出学校之后看见了妈妈一样。

  派车去接学生,力所能及地减免一些费用,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中的便利和经济上的节约,更有心里的温暖,家的感觉。就像这天气一样,和煦、晴朗,春光怡人。



【作者:文学院2012级本科 杨括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