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文学院 马华英

发布时间:2014/03/14 17:48:21   点击:  

3月13日 星期四

  今天,遇上一树香的淡雅的玉兰,是一乐。不期然遇上一个风趣幽默的法学院的学长,侃侃讲述他的人生心得,更为一乐。

  这位学长,让我们亲切的称呼他为小新,毕业多年,在他的领域颇有成就。他一身白衬衣、黑西装,个子不高,往讲台上一站,却是自信满满,仪度翩翩。对自己人生有所把握,目标明确的人都有这种特质,目光炯炯,一举一动都是力量。

  他先是回忆他在山大求学的日子,然后又讲述了初初踏上社会的时候,他说的轻描淡写,格外的逗人发笑。我想,只有过去了的苦难,才会成为积淀下来的财富。如果,一直是在苦难中的人,是不能对苦难如此举重若轻,若无其事的。

  他没有多讲求学工作时的迷茫,对未来的不甚确定和犹豫,反而是告诉我们应该多珍惜现在的时光,他讲着讲着,突然轻轻地感叹,多好的年纪,青葱岁月。听着他娓娓道来,在山大时候的趣事,再对比他现在的成熟稳重,突然觉得,站在千帆过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某个时刻,回忆从前,是可以始终一吟三叹的。吟咏的过程中渐渐褪去了唱腔的青涩,向前极目的同时又在不可重游的过去寻找新的成长,不觉已是韶光暗度。有人从活跃到无声,再有人有幸扎根于此,那份只属于某个年纪的光阴一直在以不同的主角、不同的过程延续,从未走远。能以一份平淡打趣的心情,回顾过往,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勇气。

  小新又针对他自己的职业特点,向我们讲述一些歌曲名字背后的故事。他选了齐豫的《橄榄树》,一首耳熟能详的歌。他说,他一直喜欢这首歌,因为喜欢远方的感觉,远方总是带着些神奇的魔力,就像未来,给人以憧憬。对于未知,总是满心期待。流浪,都在远方,也因着远方,赋予流浪以诗意。

  其实,人生也不过是一场到达远方的旅程,不知会行到哪里的远行。有时,会不禁想,就在此刻中断这场远行,也不过是了了。最怕辜负的是起点时自己的期冀。远行,也不是件急于求成的事。太急着证明自己行途的精彩,反而会觉得忙忙碌碌却一无所获,着实不必急着奔向下一个旅程。我要去一个地方,我从未去过,不知道哪里,但我相信那里很美。

  最后,他向我们介绍书。往往一个人看的书,最能展示一个人的品味。他推荐了“理想国”书系,我曾有接触,很是喜欢。一个人在繁忙的职业之余,还能坚持读书,真是不容易。像我们现在,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阅读,都不能坚持下去,实在是不应该。张爱玲就说,不读书三日,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谈乏味。这世界上,得有多少面不堪看、话不能听的人啊。

  在山大求学,最值得珍贵的是求学过程中遇到的人,他们大多精彩、真实,不吝惜自己的经验,对我们倾心而谈,不能更迫切的想着我们充实的生活,有个不辜负的未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长,抑或,某天沉思的自己。



【作者:文学院2012级本科 马华英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泽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