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软件学院 田文凯 

发布时间:2014/04/08 17:49:42   点击:  

4月7日 星期一 晴

  突然来了兴致,压抑不下,便任其乱行,仗着离泰山不远,也只是随便走走而已,便只身踏上了行程。
  一路无话,考虑到自己一人独行,身体可能无法胜任,便决定坐大巴去中天门,自半山腰开始向上爬。凌晨两点左右,坐上大巴,开始了进山第一段路。盘山路相当的弯,可司机仍然开得飞快,拐弯都不减速,步步惊心,却又蛮有意思。在中天门下车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冒出一身冷汗。这大哥要是稍微出一点差错,可就是车毁人亡的结局啊。大感后悔没有买那三元的车险(但我还是认为这车险没多大用处)。
  龙是与我住同一旅店的伙伴,年龄相近,便结伴而行。买根两元的登山杖,两元的手套,基本便是用完就扔的货。那卖家还喊租件军大衣吧,越往上越冷,越往上越贵,二十元一件。自知走走会很热的,再加上他们的话难辨真假,便拒绝了。但是温度的情况也让我略有些担忧,毕竟我急匆匆跑出来,穿的并不是很厚,而旁边还有一大堆雪,用登山杖敲一敲,硬度堪比青石。准备好后,陆续穿过小门,一行三十人开始向上走去。稍往前走两步,便到一处火种检查点,一个套着红黄相间的警戒色上书“火种监察员”字样的人立在那里。没错,很让人失望,他是个查票的,虽然我一直没搞清楚“火种”跟“票”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神秘的不可告人的关系。
  继续上行,心里痛骂那个旅店老板,谁说的有路灯,不需要手电?开玩笑,他说的路灯大概就是隔了老远的时不时在景点遇到的商店前的灯啊!没办法,只有打着手电踽踽前行。偷偷地告诉你,看到没有被传说中的路灯给占领的泰山,我还是有些暗自欣喜的。
  刚开始,心底还是有些亢奋,手电时不时照向两边,试图看清崖壁上的石刻。但是感觉这种观看方式有种侦探片里细查线索样子,不禁心底为此配上了阴暗的氛围;再加上这样看的并不是太清楚,便放弃了,开始专心致志向上爬。龙的腿做过手术,不能爬的很快,我也就和他一起慢慢走。可能年轻吧,不一会儿我们便把其他人甩在了后面。朝下面看去,只见一长串台阶,胆小的人说不定看了还好产生晕眩的感觉。隔了好远会有一个一个手电的灯光,不时的射向天空。天上繁星点点,这让我想起了星空下的童年。启明星在天空明亮地展现自我,预示着天空的晴朗,告诉你:往上爬吧,只要上去,日出是跑不了的。
  每过几百台阶,总会在景点处看到商店。我在心底暗暗恼怒,这些商店真是煞风景,那些不停叫喊的商人更上堪比两千五百只鸭子,实在可恶。更别提那个军大衣出租价码已经高到六十了。不过因为我一直在走着的缘故,身上仍然没有一丝凉意。也亏了这些商店,每走到这里,龙都会停下歇歇,商店的马扎也免去了屁股被冰凉的石头同化的麻烦。
  路上不时遇到停下来歇脚的同行者。十八盘前,遇到的人最多。大家歇息之后,不约而同起身,一齐向上攀爬。只听见脚步声、登山杖的敲击声,齐齐的赶路声。也有人外放音乐,为漫长的登山之旅驱除那无声的寂寞。这时,不管认不认识,大家都是自来熟,互相打气、搀扶,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瞬时为冷夜添上一把温馨。这时,隐隐有哗哗的水声传来。龙说道:“这是不是泰山的飞瀑?”虽然并未在山道旁看见流水,但我也并不特别清楚泰山的情况,随着水流声随海拔上升逐渐清晰,却也不疑有他。
  十八盘直直向上,垂直海拔高度400米,台阶1600,从下往上看去,便如走向星星的天空,若是白天,万万享受不到这丝情趣的。上到十八盘第一个商店,有凛冽的寒风自下而上吹来,不禁狠狠地打了一个寒颤。实在受不了了,只好租一件军大衣。令人想不到的是,这里的军大衣倒是只有十块钱。这些商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实在让人讨厌。此时有人在喊是否要拍日出照,龙上前一问,原来一般的相机和手机没有滤镜,没法把日出跟人一起拍清楚。他还说会帮我们找一处避风的地方,好好的看日出,龙便答应了他,也算是给我们找了半个导游。
  我们继续上行,风越来越冷,越来越急,若不站稳扶好,像我这么轻的人说不定就被吹下去了。这风说起来也怪,两边高山,不是从旁侧吹来,也不是自上而下,而是顺着山道直冲向上,呜呜作响。不去夸张说它吹得天昏地暗,也吹得人脚冷手冷,龙还说了个让我以为是冷笑话的事实,他的屁股冷。我很淡定的回道:“你那是在石头上坐的。”泉水也跟着来凑热闹,哗啦啦的鸣个不停,往上走两边,却又听不到了。
  回想起来,那时真的真的是冻得要死,就是再套十件八件的军大衣我也很怀疑能不能暖过来。所幸终于到了南天门,此时已是四点半,天空仍是漆黑一片,启明星已荡到东方的夜空。我们便在那导游指导下在大厅坐了一坐。写到这,我不能不吐槽,坐一坐也要十块钱啊?!还美其名曰“看电影”!你们那个《唐伯虎点秋香》是不是轮回播放啊!人在泰山顶,不得不取暖啊!认了。
  在这里我们碰到了龙的两个同伴,他们是晚上十点从红门开始爬的。对此我也不好评价什么,他们自己就开始了吐槽。“早知道晚点爬就好了,还能多睡一会儿。我们两点就到了,冻得要死,又困得要死。” 一路走来,有人说五点半日出,有人说六点。这一方面还是听导游的好,导游二字只是方便我称呼他,他本来便是专门替人拍日出的,自然对此把握的很准。既然六点半的日出,我们便都在那桌上趴着小憩一会儿。我要了一份大碗面,泡着热乎乎的吃了。又冷又饿的时候,真是吃什么都香啊!
  趴着睡觉并不是太舒服,但这时是很容易进入梦乡的,只是睡了一个小时,也便解去了来时大部分的疲劳,手脚也暖和过来了。五点半,大家纷纷起身,往日观峰前进。听到了骚动,我也自然醒来。虽然导游说六点去就可以,不过看到大家都上路了,我们也耐不住心情,开始前往山顶。
  越往上,风越大,路边不住的有人叫卖出租大衣。其实到了这里,基本上每个人都着了一件军大衣,在这里,“大衣哥”不再是朱之文的专利。一眼望去,到处都是身披绿色的军大衣,脚步匆匆的登山者,如同西藏行往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又像从世界各地奔向麦加圣地的伊斯兰教徒。他们,也是朝圣者。
  大家都在急匆匆赶路,往山下一看,我突然愣了一愣,只见松柏在山风中沙沙作响。除了在云步桥,我其实并没有看到山泉水的,此时又不是雨季,连天外村我也只能看到一潭死水而已,便恍悟,在山路中听到的流水声,原来都是风吹松柏形成的。
  行到天街,龙在此买了三炷香,说是等会儿要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祈福,问我要不要求一求。我笑了笑,拒绝了。我从来不信这个玩意儿的。突然间,想到了那个观音菩萨拜观音的故事,一下子顿悟了,他们这也不算是什么封建或者迷信啦,在这个科学的时代,他们的心里都亮着呢,他们拜的不是道祖,求得不是佛祖,求人不如求己,他们这是在拜自己。龙又说,他来泰山就是听说了这个天街,想来看一看。我环顾四下,天色快明,满天一片暗蓝色,星星也都隐去了身影,只剩启明星遥挂在东方,太阳也正在蓄势待发了吧。真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等泰山东日升。
  回过神来,随着大家争相往山顶进发,生怕占不到观日的好地方。但也是走到战战兢兢,实临深渊,如履薄冰。风太大了,万一那个万一不小心,就乘风而下三千里了。大家一起匆匆而过,在一个分岔路处,有人在喊着向左转,行进到观日峰,导游告诫我们,直走,直走,带你们去好地方。越往前走,越是无遮无拦,风越是急迫起来。一个拐角,左边岩石,右边深渊,可谓悬崖了,风又是吹得更厉害了,大家小心翼翼,扶墙而行,上去,便是仙人桥了。转过一个小门,下到一处背风处,可算是到了目的地,被寒风沁入的骨髓也可以暖一暖了。身后是一处巨岩,把所以风都避了开来,又正对东方,是块观日的圣地。但是这里只有导游带领的六人,其他人都是在更高处,一望千里的地方。不过我更喜欢这里吧,我可受不了那里的风,不仅仅是风了,简直是罡风。
  此时是六点十分,不早不晚,正好等那日出。太阳已经在东方蠢蠢欲动了,能看到天空很明显的分为了两层。上层天蓝色,下层灰蓝的暗黑色,中间由一条宽宽的红线分割。太阳出现的地方是很好知道的,那红线也不单纯只是红线,倒像是展开的羽翼,往两边开去红色更宽了一些,也更淡了一些,甚至可以看到淡淡的七彩色。不用怀疑太阳便会出现在翅膀的中央。
  让我不解的是,那彩虹羽翼的下方一掌一下的地方,还有一条红线,比那羽翼更细,更亮。弄不明白,便安心等待吧。让人看不过眼的是,一个中年大叔以齐天大圣的方式在崖壁边上刻下了“×××到此一游”。其实,我倒是挺理解他的,因为,我也差点憋不住了。好在我还是没有做出这种让我面红耳赤的事。
  东方越来越红,几乎渲染了半边天。说起来这个太阳也是挺酷的,出场也得搞这么大的阵势,也不得不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太阳就靠那半边天。六点二十五,大家屏气凝神,静静的等待着,偶或有几声人语传来,更突显山顶的宁静。蓦地,“出来了!”“出来了!”,山上爆发出一阵哄喊,满含着亢奋与欣喜,不知道的还以为生孩子呢。四周旋即又静了下去。我也把眼睛紧紧地调向东方,搜寻那太阳的身影。大家不约而同的注视着东方,那眼神满似期待孩子出生的父亲,激动,高兴,又爱怜的责怪为什么还不赶紧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出乎我的意料,羽翼的中间并没有看到太阳,反倒是它的正下方,那条明亮的细线那里,露出了如圆润的鸡蛋壳似的红色小帽。导游赶紧招呼他们摆好姿势,准备拍照,我也把手机拿出,怎么也得留个纪念,奈何像素不高,索性放弃了,专注的看起日出来(我倒是有点暗自欣喜,没有拍照这件事来分心,我大概是最最最完整享受这个过程的吧)。红日慢慢向上拱出,一点一点,一滴一滴,跟挤牙膏一样,费老大劲,却又不温不火,不急不慢,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但坚定地往上升。大约露出四分之一的时候,那彩翼便已完全消失不见,太阳之上,一片明朗,万里晴空正是来形容这的。随着日出渐近结束,大家似乎松了口气,脸上的笑容也轻松了许多。如此纯正的通红的太阳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突然,呃,也不算突然吧,就在不知不觉中,红日便完完全全升了起来。这时的太阳摇身一变,犹如身披锦斓袈裟的圣僧,立地成佛,周身散发耀眼的金色佛光。太阳华丽丽的完成了转变,由纯红变成圣洁的金光。到这里,泰山日出完整结束了。
  大家纷纷散去,下山的下山,吃饭的吃饭,祈福的祈福,拜庙的拜庙。总之一句话,各归各家,各找各妈。
  泰山顶,我为你祈福。




【作者:软件学院 2013级 田文凯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