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生命学院 时永香

发布时间:2014/05/23 17:58:23   点击:  

5月22日 星期四

  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早晨吃过早饭,7点多到办公室,把第二天上午第一大节《细胞生物学》讲课课件认真浏览了一遍。8点多赶往国际教育学院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讨会”,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由于自己智慧的选择,去年十月加入了本科生院教促中心咨询员队伍,获得了参加“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培训会”的机会,可以学习来自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感谢李赛强主任的良苦用心,每一次培训都精心安排,工作人员也尽心尽力,专家们更是兢兢业业,使我们受益匪浅。热情向上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回家的感觉,也令我们这些热爱教育事业的一线教师漂泊的心不再流浪。我决心再接再厉,努力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热心为学院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服务。

  到了国际教育学院一层大厅,签到、领胸牌和资料。这次会议准备更为充分,每一个工作坊的主题内容都将主讲专家的PPT内容打印成册,每页都留有备注栏便于做笔记。一个多月前,工作人员已将相关资料上传到了QQ群。

  工作坊安排在国际教育学院一层报告厅。上午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方艳萍副教授讲解“‘课例研究’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进行评述和阐释,使我们了解了课例研究的过程、团队架构和教师角色,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午由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Mary Ni博士、副教授及其助手Carl Johnson 同台讲授“高校教学咨询的理论和实践”,教促中心助理、硕士生慧心同声翻译。Mary的体验式教学使大家耳目一新,我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反思和内观,增加又一见,而这恰恰是我们需要提升的高于知识层面的智慧。

  下午5点工作坊结束,直接赶往院教务室,在师教务员刘丽芹老的精心解说和考量下确定了下学期通识核心选修课《生命和谐与健康管理科学》的上课地点和时间。

  快6点回到办公室,填写教促中心李爱霞老师1周前邮件发来的项目申请书,回复电子版,并打印了两份纸质版,待抽空到院里找领导签字盖章后,快速浏览了一遍明天上午讲课课件,听了十来分钟的音乐。这时快8点了,关上电脑,赶往明德楼工会厅。

  正值尼山论坛第三天,今晚在工会厅举行“山东大学跨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国际合作联谊交流”活动,主题是“合作·友谊·责任·愉快”。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开始有些拘谨,但很快融入了,跟学者分享自己热爱学术的细胞。

  二十二年的《细胞生物学》教学生涯,使我对细胞充满了感激、敬佩和赞叹。细胞是微小的,但它又是伟大的。细胞其实是一个王国。在细胞王国里,有着严格的分区,每一部分都执行特定的功能。在细胞王国里,忠实是它的命脉,和谐是它的主旋律。为人处事的道理在细胞中比比皆是,沟通技巧、管理机制、建筑艺术……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胞简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活教材!早在1925年著名的细胞学大师Wilson就指出“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自己的感受是:一切社会学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细胞中得到借鉴。2005年申请开设了全校素质教育通选课《细胞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2010年山东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细胞—一个和谐的社会》首批立项建设,在课堂上与更多的学生分享细胞知识,将细胞社会运行机制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引领学生认识人类的生命历程和人类社会运转规律,以细胞为工具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唤起“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使命感;以细胞为模型认识人类社会和谐的根基,在探索细胞和谐社会奥秘的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谐生命,挖掘潜能,有效沟通,在人类社会健康生活、探索与创造,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人生价值最大化。

  目前正在申报慕课,准备向全社会乃至全球推广传播细胞生命文化。

  交流活动中与来自澳门、香港和印度的专家学者产生了共鸣,澳门大学江教授赠送了他主编的《何去何从:我们的世界》,希望有机会到他们举行的交流活动中去分享细胞。

  今天是充实喜悦的一天!



【作者:生命学院硕士生导师 时永香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