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法学院 王心怡

发布时间:2014/06/10 16:51:06   点击:  

6月9日 星期一 晴

  大三实习是我们山大法学院的惯例,这并不是一件多么新鲜的事,因此我心里也没有太多的期待与兴奋。其实到了大三,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实习的经历,但是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每一次都是新的,

  这已经是在中院民五庭实习的第15天了,和办公室里的刘法官、小刘姐姐也都熟络了起来,本来初到这个办公室,总会不由自主的拘谨着,好在认识了这样一群可爱的老师、同事,让我一下子就抛下了所有的不自在,或者说一开始就没有太多生疏的感觉,因为他们都是热情、随性、开朗的人。刘法官是位年轻的法官,三十多岁的年纪却也积累了不少办案经验,总是笑眯眯的,透着一脸的福相,他常说我们这个办公室是一个年轻、轻松、快乐的办公室,也总是和我们分享他大学时候的传奇往事,羡慕像我这样无忧无虑的大学生。他穿上法袍时,是一个严肃、睿智的法官,回到办公室时,则是一个亲切、随性的前辈。小刘姐姐只比我大三、四岁,对我总像是个温柔、耐心的姐姐,法官交给她的琐事她总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她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我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慢慢地指导我熟悉法院的工作。多亏了他们,我才能快速地融入朝九晚五的公务员生活。平时,我们三人都尽可能地避免让这个办公室出现沉闷的气氛,讨论业务问题的时候,刘法官鼓励我们畅所欲言,并时不时地说几句来引导我们自己领悟处理案件的方法,小刘姐姐和我一人一句地讨论着,想起什么就会急忙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什么疑惑之处也会立即向刘法官发问;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我们三个总会说说闲话、聊聊家常,或者说些自己的糗事来让大家开心开心。这样的办公室,吸引着我每天心情愉悦地奔向它,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实习已经过去大半,但我跟下来的案子并不多,法官说看几个案子的热闹不如完完整整地弄清楚一个案子。一开始我挺郁闷的,我也想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多去其他庭旁听庭审,可每当我兴冲冲地往外跑时,我们法官总会拦着我,然后慢条斯理地问:“那个民间借贷的案子弄明白了吗,文书写完了吗?”但是在今天,我终于完成了这个案子,我写完了全套的裁定书、审理报告和合议庭笔录,终于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了。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刘法官的良苦用心。如果你踏踏实实地将一个案子的实体和程序全部弄明白,从一审到二审全部弄清楚,那么你一定会豁然开朗,对这个案子形成自己的思路和心证,这时候再和法官讨论疑点、交流看法,就不会再出现新手才会有的迷茫和拘谨,就可以大胆地向法官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自己悟出办理案件的方法与心得。而自己悟到的,会比别人直接告诉你的强千倍万倍。刘法官曾说,法官的工作——尤其是民五庭法官的工作,就像是福尔摩斯一样,你必须有扎实的功底,但那远远不够,你还要有审理的技巧,一步步抽丝剥茧地查明案件真相。的确,在这里仅仅呆了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深切地体会到我的无知,法律实务相比于理论来说要复杂的多,甚至就算我们将理论知识烂熟于胸,也根本意识不到案件中的这一要点会与书本中的哪一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这便是我们能力的匮乏之处。但是我很庆幸,我能遇上这样一位前辈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也为时未晚。同时也让我有更大的动力紧跟前辈步伐,踏实学习。

  在这里,已经不只有一个前辈对我说:一个月的时间太短,才刚入门就要走了,将来等你不忙的时候,别忘了再回这里多实习一段时间。我想我会的,作为一名法学院学生,我想我心里的困惑都将会在这里的学习中得到解答。




【作者:法学院2011级本科 王心怡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