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05 17:57:37
点击:
大美非遗,重在传承。百年风韵,在兹泉城。今天,山东大学儒研院“遗美·泉城”民间美术类非遗传承现状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济南蛋雕、刻瓷非遗传承人单孟渤老师的家中,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非遗和非遗人的魅力。?xml:namespace>
下午两点,我们如约到了单孟渤老师家中,虽然已年过花甲,单老师看起来却依然红光满面。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又吩咐师母为我们倒水,一点没有想象中艺术家高高在上的样子。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单老师原本从事生化制药方面的工作,1992年偶然一次去淄博出差,让他和刻瓷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刻瓷,顾名思义,是在瓷盘上用刻刀一笔一笔剥去黑釉,通过明暗对比显现出精美的图案。但由于瓷器具有易碎、易崩裂等特点,雕刻图像又需要掌握一定的美术功底,许多手工艺爱好者只能望而却步,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而单老师因为具有多年的绘画和摄影功底,所以在绘图方面得心应手,再经过反复实践和不断创新,单老师终于研究出了不同于其他刻瓷艺术家的平刀刻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成功率。据悉,人像是刻瓷中难度最大的一种,但单老师的人像刻瓷数不胜数,古今名人应有尽有,黑瓷盘上的图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而蛋雕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在薄薄的红皮鸡蛋壳上,单老师或雕刻出优美的人物肖像,或镂空出精致的花草动物。其中,一个完整的镂空地球模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只见小小鸡蛋上,七大洲五大洋巧夺天工,细细的经纬线位列其间,山东半岛、渤海湾清晰可见。据单老师介绍,这个作品严格遵照真实比例缩小,当时反复雕刻了六七次才得以完成。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我们已经和单老师交谈了近三个小时。从儿时经历到事业家庭,从结缘刻瓷到终生投入,点点滴滴,单老师说了很多,队员也都感到受益匪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通过各种形式走进大众、走进校园,让更多的人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
【作者:儒研院 孙明璐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