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医学院 孙小雅

发布时间:2014/07/11 18:20:37   点击:  

7月10日 星期四

  又是清晨6点,早起,疲惫,赶公交。在一路颠簸的车上,后脑勺与那坚硬的座椅永远都在有规律地亲密接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不厌其烦,若即若离…...而我也渐渐地练就了在这种情景下补觉的本领。幸运的是,今天济南的天气格外凉爽。下车之后,没有了平常的闷热和热情的阳光,疲惫的身心也随之舒展,好像有满血复活的感觉。

  寻找明湖小区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相反,在我们到达之前,现代皮肤病医院参加义诊的医生和护士已经开始布置场地,一阵惊讶和歉意之后,我们也加入其中。搬桌椅、挂横幅、挂队旗,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和队友站到一起,看着准备就绪的一切,骄傲、自信和期待在心中翻滚涌动。

  义诊正式开始之后,接着就是向附近的小区居民宣传我们的活动。可能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事物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抵触和胆怯。反正,我是这样的。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向一位抱着孩子的父亲宣传我们的活动时,虽然我的脸上挂着笑容,可是若是细看定能发现背后的勉强和僵硬,心里也是忐忑得不知所措,生怕遭到无视或者干脆的拒绝。然而,当我听到那位父亲对我说:“这正好啊,小孩能看吗?你看这胳膊,前几天刚过敏。”说着还举起了孩子的胳膊给我看。得到这样的回应,我欣喜若狂,连忙点头,带他去看医生。那一刻,我的心情无与伦比,简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第一次感受到我们的社会实践是真正有意义的,是可以对别人有所帮助的,而不是形式至上,苍白而又无力。若真是如此,我想这样的社会实践也没有继续的必要。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之后的宣传便显得顺利许多。我曾经以为,自己没有太多的耐心。毕竟,无数的先例证明了这个事实。一次次地重复着相同的话语,这本身对我自己来说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但是,今天却是例外。自始至终,我都带着微笑,哪怕得到的回应是拒绝。我想支持自己的是一种信念,因为我发自内心地希望并相信自己可以帮助到小区的那些可爱而善良的居民。这种信念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那位年轻的父亲,尽管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的举动给我带来了那么大的鼓励。

  义诊结束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或许往往不经意间的一点点善意,都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激起向善的憧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得到善意的回馈,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就如今天那位抱着孩子的父亲,始终兢兢业业、耐心细致的医生护士,还有我们可爱的队员和更多的无名的陌生人。期待接下来的社区活动,期待我们的“行知医+1”可以给更多的人带去帮助和温暖。这也是我们的社会实践存在的意义。



【作者:医学院2013级本科 孙小雅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