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文学院 肖莹

发布时间:2014/07/15 17:36:28   点击:  

7月14日 星期一

  7月6日下午,2014年暑期山东大学昱鸿服务队从济南出发,踏上了前往江西省余干县乌泥镇的旅程;7月14日上午,昱鸿服务队回到济南,为期一周的服务活动圆满结束。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我作为其中唯一的一名学生记者,来到自己的家乡江西进行实践活动,这也是我诸多的第一次,感受了太多,收获了太多。

  我是通过新闻中心临时加入服务队的,相对独立于大队伍,第一次主要负责每次活动的拍照、每天的写稿工作。本次昱鸿服务队共有学生15人和带队老师1人,大家来自不同的学院年级,分为三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负责不同的活动版块,包括开展卫生医疗志愿服务、环保社会调查、文化墙建设与文化宣传等志愿活动,我可以欢乐地在其中帮帮忙,帮助大家拍拍照开开玩笑。

  同时作为一个相对的旁观者,我可以看到队员们的细心和热情,出发前各个小队精心组织分工,前期准备好需要的统一队服、宣传材料、医疗设备等等;活动期间无论服务队是在乌泥村、铜鼓包村进行卫生医疗志愿服务和文化墙建设与文化宣传活动,还是在余干中学与昱鸿班的孩子们进行手拉手交流活动,以及在南昌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开展为期一天的红色之旅,我都亲身感受到那句标语“时代呼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的意义。参加的活动丰富多彩,每一次活动我都参与了拍照,说实话,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工作比较重要。每天晚上回到宾馆,大家都放松休息了,我还坐在电脑前写稿子、整理照片、检查明天的相机,确实有点辛苦,但是我暗暗庆幸的是,还好我写稿改稿的速度还可以,这样就轻松很多了。我是第一次全程参加一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闻宣传,在这里我提高了自己写稿的质量和速度,认识了很多的好朋友,更多地了解了自己家乡的情况。

  特别要说的是,恰好这几天是农忙时间,江西天气非常热,带队的陈老师非常可爱,也非常辛苦。镇政府那个姐姐的大力支持,全程陪着我们走访,村民们的热情欢迎,这都是让队员们感动的故事。每天晚上准时的例会是最欢乐的时间,从第一次的自我介绍到后来的嘻嘻闹闹,开会结束后的西瓜时间也是快乐的。小组分工明确,财务管理细心,新闻宣传及时,大家都在认真地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工作,都在为这个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我不能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工作者,但是每次大家叫我“肖记”的时候,心里面都感到有一种责任感,也有一点小小的喜悦。其他人也都有了自己的昵称,“路小望”“杨医生”“徐哥”“韩大队”等等,每次叫大家外号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一种快乐,在这里如果我有一点点坚强任性的话,那是因为我相信在这里大家都是一家人一样。

  趁着记忆力还不错,我记下几个小插曲吧。一是我每天一起床至少有十分钟睡不醒的状态,所以有一次有小伙伴很早敲门,我赖在床上没有及时去开门,后面心里感到非常抱歉;二是小伙伴的手机落在宾馆,我们没有互相检查一下,没有帮上忙;三是在一个混乱的时刻,我非常不礼貌地拍了桌子,表示非常抱歉,没有不赞同任何人的意思,还好小伙伴们你们没有在意;四是有小伙伴受伤了,没有参加后面的活动,不过她的坚强还是让我们佩服。有点遗憾的是,说好的要给每个人拍一些友爱照,可惜时间来不及了,有机会我一定还有给你们拍美丽的照片。

  江西的热,江西的辣,都让大家印象深刻,难以忘记。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是算顺路回了一趟家,锻炼了写稿拍照,认识了一群小伙伴,反思了自己的成长。



【作者:文学院2012级本科 肖莹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