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医学院 孙宇新

发布时间:2014/08/09 17:43:13   点击:  

8月8日 星期五 阴

  今天中午参加了一个小妹的升学宴,学美术的小姑娘对自己的专业很满意,言谈之间流露出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活力满满,颇为可人。

  在咱们这儿,几个长辈坐一桌,有关小孩的话题永远说不完。这不,刚考上大学的妹妹、她一个同级同学连带我这个大二的无一例外的被长辈们亲切关怀了。经过长期参加长辈们的座谈会,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但凡小孩上了大学或工作了的父母们,对其他小孩报志愿作出的诚恳建议都是一定要看就业,期间夹杂着个别对当年小孩报志愿没报好的后悔,这被准大学生的父母们奉为圣经,并磨拳霍霍向高考。

  想当年,为了我这报志愿,老爸老妈可是逢人就打听这个就业怎么样、那个发展怎么样,只想让闺女有个好前景,父母的这份心意必须要赞一个。因着对医生这一神圣职业的向往,我来到这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老山医,医学之梦,扬帆起航。

  但不可否认,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父母的意愿倾向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关于学不学医这个问题也曾在我家掀起辩论赛高潮,因为对医疗行业了解的比较客观详细,家里人尊重了我的选择。来到医学院,遇到这么多学医的同胞,我产生了一个好奇,在社会上大多数父母对学医的态度是怎样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提我们刚刚完成的社会实践啦。今年暑假,我和六名同学一起组建了山东大学医学院“EXPLORER ”社会实践队,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对不同群体对医疗行业态度的系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一项调查就是“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对子女从事医疗行业态度的对照研究”,小组成员分别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地的公共场所(如书店、商城、广场、医院等)随机调查共计1065例样本人员(医务人员450例,非医务人员615例),就医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医生的社会地位、医生的收入现状、目前的医患关系和就医过程中对医生的信任度等方面进行调查,比较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的认识差异,总结医务人员及非医务人员对子女从事医疗行业的态度差异有极显著性的原因。

  犹记在实地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遇见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人。在新华书店,有位退休的老奶奶拉着我向我叙述给她看病的一位老大夫特别尽职尽责而一些年轻大夫不太负责任。在银座商城,一位服装销售员抱怨某医院给她的亲属治疗时态度太差。而在妇幼保健院,某科室的几位护士表示现在的病人很难伺候,劝我快改行。当听到人们的心里话实诚话,我的心中既有无奈,也有愤慨,更多的是对自己以后行医的告诫。当然,还是有很多家长对学医表示了认可,也表达了对医生这种职业的尊重。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团队服装统一,步调一致,克服过程中的各种挫折,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任务。这份经历是在学校生活中是遇不到的,这也是假期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走向社会,和不同的人接触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认真调查,坚持不懈,培养做学术的韧劲;总结成果,反馈社会,这是我们对壮大医生这个群体,让中国医疗事业愈加完善为更多人服务的美好希冀。

  当人们对医生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抛却偏见,走出过去的一些误区,医患关系必定会更加和谐,而作为对孩子思想有潜移默化影响的父母,可能会更多的考虑让孩子从事医疗行业,造福人类。

  聊的有点远了,今天说到底,是要记住一个充满梦想的日子,小妹喜欢美术,梦想是美术,以后从事梦想,她是快乐的。愿小妹的美术之路多彩多姿!而我的梦想是医学,也希望更多有治病救人的梦想的孩子们坚持初衷,医学路上勇往直前!



【作者:医学院2013级本科 孙宇新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