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泰山学堂 李佳玮

发布时间:2014/09/09 17:52:23   点击:  

9月8日 星期一 晴

  近日,我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在泰山学堂2014年新生宣讲会上发言,和新生们分享我眼中的泰山学堂。看着坐在台下的新生,我不禁回想起已经在山东大学度过的三年时光。

  回忆将我带回到了2011年的秋天。我被提前批录取,来到了山东大学。经过一轮笔试和面试,我如愿成为了泰山学堂的一名新生,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与想象中不太一样,我的大学生活并不是散漫而随意的,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在攀登象牙塔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如果说我们奋斗的力量来源于梦想,那么泰山学堂,便为我们搭建了实现梦想的平台。学堂为我们提供的优越资源让我们的奋斗之路变得不再那么崎岖。少了许多弯路,梦想也变得仿佛触手可及了。

  泰山学堂的课程设置着眼于我们的终身发展。与其他学院不同,学堂学生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对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学科之间的交叉,让我们对知识有了更好的把握,也为我们以后的科研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堂在教学中选用国内外经典的教材,英文教材的使用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的国际化,也为以后出国学习做好了准备工作。

  泰山学堂汇聚了山东大学最雄厚的师资力量。学堂学生的多门专业课都是由外教教授的 。大一的时候,学堂从法国邀请了宋世奇教授为我们讲授数学分析课程。宋世奇教授在为我们讲解知识的同时,还向我们介绍了法国的大学生活。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学堂的导师制。从大三开始,学堂会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指导和督促学生的学习。我的导师王光辉老师不仅鼓励我参与研究生的讨论班,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还尝试写作了一篇有关图的无重复染色的小论文。此外,每个取向成立了教授小组,指导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学业。每个取向会定期召开午餐会,其间,教授小组会和同学们进行充分地交流。正是这种悉心地教导与关怀,让我们在大学中更好地成长。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彭实戈院士的一句话:不要等什么都学完了再开始做事情,而是应该边学边做。这句话让我受益良多。

  泰山学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触科研的机会。学堂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就可以通过申请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初次体验科研的过程。同学们会跟随导师进行为期一年的科研训练,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科研生活。当时,我作为我们科研小组的组长,组织了每周一次有关凸分析的讨论班,并与组员合作完成了我们有关凸分析初步学习与探究的项目。不单单是专业知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泰山学堂还为我们提供了出国学习的宝贵机会。学堂鼓励并资助同学们去国外的大学参加暑期学校,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申请国外顶尖大学研究生以及出国交流的机会。在学堂的引导鼓励以及学长学姐的影响带动下,学堂每年都有学生成功获得到巴黎高师、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深造的机会。今年,数学取向的王维佳同学就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层层遴选,被巴黎高师录取。而我也从中受益良多。今年八月,在完成了申请并通过语言考试之后,我收到了来自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将于今年十月赴牛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与学习。在申请期间,各位学堂的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在百忙之中为我写推荐信,甚至在假期中都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而为我的事情忙碌着。感谢泰山学堂的各位老师的付出以及学堂为我搭建的这个平台,谢谢你们。

  在泰山学堂的三年时光,我怀揣着攀登科学知识高峰的梦想从一个青涩懵懂的高中生成为了一名泰山学子,并在学堂的学习生活中积极汲取着知识和养分,为此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骄傲。我非常感谢泰山学堂,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加入泰山学堂这个大家庭,在这里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潜能。

  伴随着台下的掌声,我结束了发言。看着台下朝气蓬勃的新生们,我希望他们都可以在山东大学执着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度过充实的四年,就算毕业时回想起来,也不会为自己的抉择而后悔。



【作者:泰山学堂2011级本 李佳玮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