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19 17:21:22
点击:
经历了连续四五天的阴雨天气,济南终于放晴了天空。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洪家楼的早晨就带了丝丝的凉意,灰色的街道因连绵的雨水还湿漉漉的,洪家楼的小树林却是古树参天,更是增添了几分雾气,难得是街道两旁的桐叶经过雨水的冲刷,反而绿意盎然。不过,偶尔的几片枯叶落到脚边提醒着深秋将近。
电话里妈妈说家里也下了雨,终于缓解了一个夏天的干旱。我听到妈妈的话,突然想到我们在城市里生活得久了,似乎忘记了雨水对于农村、土地和庄稼的重要性,然而却有很大一部分还在心心念念着天气。这样想来一扫这几天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快和恼怒,心里为这场久违的雨水充满了感激。
心情转换之快倒让我想起来国学大师季羡林季老的一篇文章《听雨》。先生曾在文中写到听雨的原因,一部分是:“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另一原因则出人意料,季老写到“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当时读完这篇文章就觉得季老着实朴实率真,这份难得听雨的“俗味”却更是令人感怀,一位国学泰斗,在学术的象牙塔里,却记挂着天下最朴实的农事。这农事又如何不是国事呢?吾辈学子,莫不可忘,土地是我们的财富,亦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政管学院2012级本 张翠吉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