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历史学院 邓逸 

发布时间:2014/09/26 17:15:45     

9月25日 星期四

  光线恰逢正好、虚实照旧有度,镜头里的色彩却比平常看起来更加舒心而充满生气。 回看昨天拍摄的2014级新生行军训汇报预演,绿茵场上绿影穿梭,蔚为壮观。而近距离采访我加入学院“学长学姐团”后结缘的四个绿军装小伙儿,则让我更加兴奋。

  那四个小伙儿是和我同专业的学弟,而我是他们的“即时顾问”。今年历史文化学院的新生都搬到了软件园校区,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学院成立了朋辈帮扶志愿团,组织学长学姐给新生解答困惑,进行跨校区信息沟通互动。成为“有爱”学姐后我几乎每天都会和他们在线上聊聊。虽然我平时拍摄军训有机会去软件园校区,却没和他们面对面接触过,他们来中心终于移开了彼此间半遮面的琵琶。

  昨天的第一次见面十分意外。早上10点过后我终于等到了有他们参加的5营25连的军体拳表演,整齐散开的方队,一个个坐标难以锁定,于是我在我们的讨论组里发消息给他们打气:“加油!姐在主席台上看着你们。”刚发完我的手机就震动了,一个学弟神秘地说让我往右看。我下意识偏头,就看见一个高高壮壮的大兵笑着对我招手,楞了一会,认出他后便被一阵惊喜席卷。可他看起来却有些尴尬,询问过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裤子破了一条缝没能参加预演。他家是济南本地的,所以打算趁中午时间回家换裤子。小伙儿比较羞涩,婉拒了我给他缝补裤子之类的其他解决方案,却很热情地请我有空到他家做客。看到他就像看到去年的我,内敛却友好,害羞又热情。

  6500多个新生同时来到中心,考虑到食堂可能会拥挤,中午我请留下的学弟到北门外吃饭。午休时间不多,有的学长学姐想的更周到,提前替学弟学妹买好了饭。吃饭时我给学弟介绍最多的是大学的课余生活,学弟们面试了学院40人选4人的部门,都挺关心结果。我也给他们介绍了学校组织、社团活动的情况。带着学弟到印记文学社了解时,还被社团同学说我们有“姐弟相”,回想起来又忍不住嘴角上扬。

  当昨晚中心校区体育馆里军营口号与军歌的浪潮一波未落万涛又起时,我和学长学姐团的伙伴们也已到达各自的演职人员工作岗位忙碌起来,我想,当年我们的学长学姐也是这么为我们用心着、忙碌着,这种微妙的传承情感让人动容。大学的一场场盛会,因为一届又一届的学长学姐们的默默付出与深情传承,才有那么多精彩那么多感动。如此经历,实为难忘。

  今天看着前几天电视台其他小伙伴拍摄军训时对学弟们进行的采访录像,恍若看到了当初的自己,懵懂青涩又充满激情和憧憬。孩子们很重视军训这大学第一课,在镜头里严肃又倔强地坚持着同一个动作不让身体发抖,接收到一个指令很快地反应,十分认真。听说他们所在的五营的科目临时换成盾牌操,只有两天的准备时间,今天训练异常辛苦,但我相信他们后天正式汇演一定会有出乎意料的精彩表现,期待着经历他们的开学典礼,用镜头记录下属于他们的记忆。

  历史文化学院的“学长学姐团”由学院优秀的学长学姐自愿参与组成,维系学长学姐团存在的脆弱又非常非常坚实的感性基础是朋辈之间“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的微妙情感,亦是历史文化学院大家庭之间‘万里犹比邻’的亲密归属感。在参与的过程,对于作为学长学姐的我们来说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与学习,收获四个贴心的弟弟和一份大学里纯粹美好的感情。我们历阅成功与失意,渡过顺境和迷惘,可以给他们传递阳光、给予指引。我相信“学长学姐团”一定会继续传递正能量!

 



【作者:历史学院本科生 邓逸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