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09 17:08:36
点击:
考古是一个多元的神奇世界,作为一个考古系的本科生,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掌握好课本上的点滴知识,更重要的是参与系里各种实践项目,包括资料的电子化,标本的制作,从显微镜里挑古代种子等等。也许大家会认为这些听起来非常有趣,但是实际的操作工序却是枯燥而复杂的。这个学期我就通过系里的鱼骨标本制作项目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xml:namespace>
刚听到自己成为这个项目一员的时候,我心情格外的激动。因为作为一个本科生,能够参与一个项目是何等的荣幸。于是我们项目组六人便开展了各项的“有趣”工作。
第一个阶段是资料整理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从一大堆的动物考古学术论文中提取我们需要的鱼骨信息——也就是从哪些遗址中曾经出土过哪些鱼骨。由于鱼类骨骼的不易保存以及动物考古学对于鱼类的关注尚且不足,找这些资料可是让我们伤尽了头脑。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寻寻觅觅后,大家终于有了一定成效。
国庆长假期间,老师不辞辛苦地回老家将胶东的几种鱼带了回来,我们看到都十分感动,觉得自己也应该为大家的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小小的趣事,买河豚的时候鱼家多次皱眉问道:“你确定你会做河豚?”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不会吃它的”。
虽然国庆假期中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个项目上,但是后面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解剖,各项数据的测量,清洗晾干鱼骨,鱼骨鉴定与绘图等等。在统一时间和分工合作的前提下,我们会克服各种障碍,一起为学校动物考古实验室的标本制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者:历史学院2012级本 王丹妮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