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04 18:58:50
点击:
仿佛昨天才刚报道,今天竟拍了学位照。?xml:namespace>
外院2011级有340多人,我能叫的上名字的只有200左右,也许是化了妆的缘故,总觉得有些面孔与我素未谋面。四年,在一个学院朝夕相处,竟仍有如此多的面孔依然陌生。想到将来有一天邂逅,彼此寒暄,不料彼此竟是一个学院一个年级的同窗,还同住一栋宿舍楼。那情景,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叫“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近日济南的天出奇的好,虽然还有三天就要迎来立冬,离供暖也仅仅只不足半月的时间。那“自强不‘吸’,厚德载‘雾’”的PM2.5数值将不遑多让,欲与帝都试比高。每一次的秋雨都会使温度骤降,谁也说不准哪天的雨降下来却变成了雪。这初雪的时间,随着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的不断加剧,本来下的是雪,到头来落到地上却变成了雨。但是头顶那一方湛蓝的天空,依旧使人心旷神怡。看到这个征文比赛的条幅和通知,我难以抑制心头的激动,立即打开电脑,准备为山大日记送去一份自己的心意。按时间算的话,我可以算的上山大日记骨灰级投稿者了,我是最早关注山大日记的一批人,也是最先尝试投稿,并尝到“甜头”的一批人。
自己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这习惯坚持了有7年了吧。但是山大日记不同于那些只能拥有一个读者(我们自己)的私密日记,她是开放的,面向所有山大学子以及任何人。只要登陆山大日记主页,便可毫不困难地查看,因为这个原因,我从未记录过自己的内心独白。
但是这次不一样。
感谢山大日记。
我能保送,山大日记功不可没。这几年在山大日记上投过不少稿件,有的发表于首页,有的转到其他栏目。我不否认,每篇稿件的加分确实是我持续写稿的动力,但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作家投稿还图个稿费来养家糊口呢。单纯的非功利性写作,且数十年如一日,此人十有八九是想给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富贵者(如今,我们习惯将其称作“土豪”),即便不是土豪,至少也是衣食无忧者的一种自我怡情,谈不上是养家糊口的行当。
前几天跟朋友聊起天来,朋友说总觉得十年前是一九九四年。我深有同感,社会的步伐太快,人们的节奏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今晚外国语学院迎新晚会,我竟是第四次参加了。大一作为观众,大二大三作为组织人员,大四又回到了观众(虽然在嘉宾席上)。这竟暗合了本次晚会的主题之一:山大四年,洪楼一梦。
晚会结束后,我悄悄地退场出来,脑子满满的都是这四年的一幕幕。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恍恍惚惚中竟走出了校园,在洪楼广场我久久伫立,注视着行色匆匆的人们,看着这如白昼般明亮的街道,一对对相互依偎的情侣,我想起了木心先生的《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作者:外语学院2011级本 孟帅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