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赴华师大交流生 卢荻

发布时间:2014/11/07 02:59:42     

11月6日 星期四

  转眼已是11月,南国的梧桐在秋天里格外雍容。

  一年一度的“德国周”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在这样明媚的午后,校车载着我们来到了这片文化浓郁的地方。

  第一次参加活动,不禁欣喜于原汁原味的德国点心,也享受着轻松愉快的学术氛围。咽下最后一口果汁,指针也走到了4点半,报告开始了。主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球能源与金融》。虽然西装革履和开场致辞总是让人不禁严肃,不过我依旧满心期待。

  报告用英文展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能源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学术讨论的精华就在于,不同行业、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在同一主题下的切磋和融合。坐在报告厅里,我不禁感叹于经济与学术领域的紧密,同时折服于同声传译的独特魅力。两位同声传译在一侧的小空间里并不起眼,可就是他们的努力,连通了讲者和听者的思想。我注意到他们自信的姿态和专注的眼神,也注意到他们停歇时候皱眉头和按太阳穴的动作:这几个小时的工作需要数个春秋的积累。同样是语言专业,于是更有共鸣,于是更加明白:语言之路还需我慢慢探索。

  结束时已近7点,16层楼下的夜上海灯火闪烁、繁华如梦。塞了一块点心,匆匆赶回来。校车在市区高架上辗转,音乐在耳畔徜徉,与同行的小伙伴欢聊着窗外的上海,像4岁时候进幼儿园一样新奇。一直住在偏远安静的西南,第一次接触热闹的市区,原来是兴奋到要叫出来的感觉。从济南到上海,闯进了新世界,领略了新风景。

  匆匆,是年轻的姿态,是前进的姿态。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我们尝试、摸索,我们享受、收获。秋天里,梧桐吸足了阳光,我们也积蓄着力量。

  晚安,上海。

 



【作者:外语学院本科生 卢荻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