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08 20:33:18
点击:
11月7日是我的生日。
跑得太快,忘了回头看看风景,有时候停下来,发现自己已经走的这么远了。
(一)
济南的雾霾,大风是唯一的解决方法,虽然有些冷,深蓝的天,总带给人一些欣慰。蓝天、红叶、深秋街道,最容易让人静下心来,回味一番走过的路。
记得夏天刚从期末考试的超长战线走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吐槽大四之苦,就迎来内科实习。很庆幸第一个科就转呼吸,幸免boss的轻虐,不过没逃过上呼吸道感染。现在回想起来呼吸内科还是内科里面比较忙的,也奠定了在后面科室的工作风格:7点刚过就进监护室开始工作,算出入量,算24小时摄入总热量,病程占位,听交班,听查房,抽动脉血气,写病历,从急诊接病人,空闲的时候护士长老师会招呼我们去吃水果。貌似在呼吸的那个月我只休过一个周六。原本以为内分泌会比较闲,结果工作强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无力吐槽。一个转科的师兄带着我们俩实习的一下午收了13个病人,记得那天写完入院从科里回宿舍已经晚上10点半了。泌尿内是比较悠闲的科室,只需要上一个下午班就可以,只是记得泌尿内科需要自己汇报病例,见习肾穿的时候觉得挺瘆的,那么长的穿刺针一下子就扎到腰子上了,脑洞大开。我们大本营血液科也挺忙,不过有老师、各级师姐师兄罩着,还是很舒服的,转过血液科,妈妈再也不担心我抽血了,估计静脉穿刺就是从那时候出现质变了吧。风湿科忽略不计,其实是个很好的科室,但是只有一周的时间,只有一个病区,总觉得有些水。心内科是另外一个大boss,是最操心的科室,也是我觉得最累的科室,一下午接三个新病人,两张是病危,一个去做手术,天天盯着推西地兰,紧盯病人血钾不放,哎好不容易熬出去了。
我现在消化,内科就这样转完了。
半年也就过去了,当时还觉得遥不可及,现在却觉得有些不够用。
(二)
尽管实习只有半年,但总觉得这半年的路比前四年走过的都长。
在呼吸科,第一次目送病人离开这个世界,看着她喘不上气使劲扶着面罩,那是不舍,看着她老公默默的站在她身边,想做点什么可是无奈的看着她,只好拿毛巾擦拭着已经淤青的身体。其实她家里还有个刚上高中的孩子,这个爸爸得多坚强,要承担丧偶的悲痛,还得努力告诉孩子,妈妈在天堂一切都好,妈妈希望我们好好生活。虽然这个病——韦格纳肉芽肿,在书上连半页纸都不到。
在内分泌科,看到主任对待患者的诚恳。“患者有了疑难杂症,来找我们,我们一定要接,不要推给别人,我们是三甲医院,我们不接疑难杂症谁来接。我们能诊治就一定要帮助患者,不能诊治也一定要给患者指一条路。”只可惜,那个患者的异位甲状腺长得太大,虽然是良性的但是在胸骨后,已经压迫气管,随时有窒息的风险,没人敢给她开刀。主任很诚恳的说,北京做得好,我们真的没这个实力,但是你一定要去做,我给你联系人。
在心内科,第一次亲耳听到奔马律,收缩期喷射样杂音,第一次看到粉红色泡沫样痰,第一次看到端坐呼吸,第一次抢救病人,第一次使用电除颤仪,但这都不是好事,每当病人心衰加重的时候主任总是小声念叨当年山工女生重症心肌炎心衰猝死的事情,虽然主任尽力了,但她总觉得太可惜了。
这些只是这么多月实习的剪影。
更多的,是患者入院时对健康的期待,还有出院时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只看到一次,患者和医生对立起来,很危急。
但还好,目前只有那么一次。
(三)
感谢实习路上带教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和互相陪伴的内科一组小伙伴。今天掐指一算,在呼吸科老师和师姐请吃的最多,在内分泌吃的最好,去吃的海鲜大餐,在血液科是我们亲手做的饭,在心内科吃了顿等的最漫长的外卖,等了俩小时病历都写完了还没吃上饭。
每次路过一个科,总有很多不舍,总想再多呆一个月。
我称之为,感情。
(四)
你想问我要写什么?
我可能说,这是一篇回忆文,回忆走过的这半年。我以后是干内科的,可能后面的科室就不会像这半年这么扎实的走过了。
我可能说,这是一篇激励文,激励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医生这个行当才刚刚起步,要付出的还有很多,内科的这半年既是铺垫基本功,也是铺垫基本的职业素养。
就要走入人生第23年了。
有研究说,最终成功的人,不是智商最高的,也不是情商最高的,而是专注力最高的。看到周围的人,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有人专注于实验而得到好的成果,有人专注于出国就业已经着手北美执考了。感觉自己总是晃荡在虚无飘渺中。
那么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好不容易有点感觉,那就好好加油吧。
专注于学业、事业,热心于工作、生活,善待患者、同事、朋友、家人。
医路顺风。
【作者:医学院2011级本科 刘明浩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