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赴华南理工交换生 宋玉婷

发布时间:2014/11/10 19:32:15   点击:  

11月9日 星期日

阳光均匀洒下,却被深秋北方城市特有的微风吹皱,风中卷土。

  此时的我正窝在宿舍狭窄却温暖的床上,码字。是多久没有像这样在一个匆忙却恬静的清晨就着淡淡的心情写点儿东西了,似乎早已习惯了将平日里大大小小的经历和感悟简单粗糙地总结为简短几句话甚至仅是一声感叹,将焦点放于自己的内心,细细挖掘自我并从杂乱无章里抽出一条逻辑链来的感觉,久违了。

  开学已近两个月,我也已经是一名大三学生了。在济南这个四季分明的城市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从37摄氏度的T恤到10摄氏度的毛呢大衣的更替,而在温度的渐变中还有一种东西在缓缓流逝,便是时间。

  一年前的现在,我还在遥远的广州,作为一名交换生在华南理工大学开始了大二生活。而那时的广州还是每天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闷热,潮湿,那种热是一天不洗澡便觉得浑身上下裹了一层汗,那种湿大概也和不打招呼说下就下的雨有关。当地的同学都说广州是没有秋天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在我的印象里,秋天便是落叶,是走在中心校区小树林里会掉到头发上大片的干枯的叶子,是在兴隆山360度无死角的妖风裹挟下白玉兰路旁零零落落的叶子,也是老家胡同里堆积了厚厚一层在脚下沙沙作响的叶子。而广州是没有落叶的,即便是到了冬天,叶子照样绿,花儿照样红。于是,判断日子在走的方式只能是手机上的日历一页页刷过,刷着孤独,也刷着成长。

   “你为什么要选择去交流?目的何在啊?”

   “想去南方看看,感受下那边的生活。”

   “只是感受下啊!那边天气挺热的,你受不受得了啊?”

   “没事,我适应能力多强啊。”

  “你要想清楚呀,去的话大二一年可是没有成绩的,有可能影响保研什么的。”

  “没关系啊,先不考虑那么多。”

  现在想想当初作出要去交换的决定,和别人所想的那边有亲戚啊或者男朋友啊都不沾边儿,就只是想让自己在三观还未成型之前见识更多有趣的人、经历更多迥异的生活方式、搜集更多更多的资料和信息以便能更从容的决定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独立地用我自己的理解将周围的世界理出一个框架来,而不是偷懒地听着学长学姐的经验或教训过完自己的大学。朋友听了我这么文青气息的矫情旁白,吐出一句,姑娘你这是选了一条很笨重的路。

  今天的我看一年前的我,且先不论得失,仅就初衷而言却也觉得天真幼稚,矫情又自负。那时的我不想听别人的意见,却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自己的看法和理论以可以让人看到的有竞争力的证据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也得明白,理智的成人世界里会权衡各方利弊作出最优选择,而当时心智尚未成熟的自己由于一时地热血沸腾产生一些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想法倒也无可厚非了。好在在这么一个初衷的支撑下,还是做了一些正确的探索,花了这一年时间不顾一切地尝试专业内和专业外的东西,关注自我;花了这一年的时间大致弄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适合什么;花了这一年时间明白独立人格有多么重要,它能让你做事时不人云亦云,选择时不亦步亦趋。而额外的礼物便是交了几个有强烈共鸣的交心的朋友并有那么几次在旅游时切身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情。

  秋天,你说那落叶景色很美但终是凋落,是萧瑟,其实那是生命成熟的形式,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就是花儿谢了,叶儿凋了,果实便成熟了吗?想想自己的成长也就是这样吧,在规则的摸索中总要褪掉一些东西,然后幸运的话换取一颗坚硬的内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道阻且长啊。写下这篇日记,也算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并与远方和身边的朋友们,共勉吧。

  



【作者:信息学院2012级本 宋玉婷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