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0 19:42:23
点击:
天又阴沉了。?xml:namespace>
午后三点,暖阳自然是见不到的,秋风也突然沉默了,周围的一切仿佛浸在冷水里。树木们在肃杀时节静立着,严肃地思考着什么命题,然后猛地抖掉一身枯叶。天空仍旧混沌,低矮地像一面斑驳的石灰墙,倒将下来。
漫步在校园,胡乱地望着一切,脑海中适才的图像和声音混着,逐渐淡去。下课了,离开聒噪的人群,步入文理馆的一瞬间,想起《大话西游》中孙悟空的一句台词,“整个世界清净了。”
图书馆的工作在等着我,不知怎么,一想到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不说话,心里就极度欢喜。现在,只有我和书、书还有书,当然了,还有被书的灰尘染黑了的十指。有时工作完,看一眼双手,会怀疑自己不是在跟书打交道,而是刚刚挖了一圈煤。
身为图书馆一名助管,我的工作就是和书本频繁地进行肢体接触,把它们从前台的还书处运到书库,再送他们一一回家。通常的做法是,先到书库里推一辆空的运书车到前台,把还了的书从临时书架搬到车上,再推回书库。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对运书车的选择,因为虽然这些车外表看上去都是一样笨拙,但它们的轮子有很大差别。质地软的轮子走起来无声无息,可以载着我像幽灵一样“嗖”地飘过阅读区,不会让任何人察觉。质地硬的轮子则是可怕的,转起来地动山摇,推着它出去就像开着一辆拖拉机,走到哪轰到哪,因此我对这一点十分谨慎。运完书后,我们就在书库进门处的空书架上,把乱糟糟的书根据索书号进行分类。先分类,再排书,就可以少跑很多折返跑,效率相对高一些。
今天的书不多,做完老师安排的工作后,我就去夹层“逗留”了。社科二库的夹层是我的精神家园。阁楼一样的构造,逼仄的天花板,鲜绿的铁皮书架搭配朱红色的地面,尽管诡异了些,却相对隔绝、宁静,像是秘密建造在巨大橡树上的一间木屋。它收藏着历史、地理、艺术、语言等方面的书籍,任何一个书架都拥有让人忍不住驻足翻阅的魔力。但令我不安的是,夹层最热闹的书架,不是历史、地理,也不是艺术,而是英语。尤其是考研、考级的英语参考书,永远是被翻得最乱的。一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总是感觉悲哀。
夹层的墙上爬了一圈细密的窗户,又高又窄,阳光难以深入,因此无论白天黑夜这里的灯都是亮着的。有一次老师忘记打开灯的电源,整个夹层漆黑一片,虽然伸手勉强见得到五指,但所有的书名都无法辨识。月黑风高的夜里,夹层里常常传来敲打窗户的声音,隐隐约约的。有一次我看见窗外有黑影闪动,顿时脊背发凉,仔细分辨,发现是树枝在随风招摇,不时砸在窗户上,如同一只枯手在断断续续地叩击窗子,一声,两声……
从中央过道缓缓穿过,眼神扫过这些卷帙浩繁的人类文明成果,我突然感觉幸福。这个世界的广袤无垠,意味着每一个渺小的个体都被赋予了无穷的探寻乐趣的机会,从而免于因无聊和厌倦带来的绝望和毁灭。这大概就是罗素所说的幸福的源泉之一。而我,却因着这份工作,得以比读者更频繁地接受这种幸福的提醒,或者说是一种警告。警告我的无知,警告我偶尔抬头的骄傲,警告我的懈怠、我的空虚。
这时,朋友提醒我,“窗外红红的”,我知道,那应该是火烧云!虽然看不真切,转瞬间一切如常,仿佛那些“火光”根本没有真实存在过,但那不重要了,因为我想起一句话,“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作者:文学院2013级本科 王晨雪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