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0 19:49:23
点击:
正低头读书,抬头往窗外一看,小院里洒满了一片温和明亮却不耀眼的阳光,心一下子也被照得透亮亮的。这般大好时节,怎能整日里埋首书山字海、青灯黄卷之中呢?便邀了友人明月,去从未曾涉足过的老街探寻点儿幽趣儿。?xml:namespace>
过了青年桥,往东走不到百米,再左拐,一道铁栅栏上挂着三个不同颜色的牌子。最上是“南新街”三个字,心里一乐,不错,就是这儿了。果然,中间就是“济南老舍纪念馆”七个大字。最下面是用毛笔写的“饭店”二字,友人说定是一个不落窠臼俗套的文人会聚地,但答案只能靠接下来的前行才能揭晓。栅栏上缠绕着郁郁葱葱绿得发亮的梅豆叶子,淡紫色的花苞在阳光的照射下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嫩的羞涩。黄澄澄的丝瓜花逸出栅栏来,淘气地去拥抱蓝得透明的天空,当然还有那怡人温暖的阳光。一条狭窄幽深的巷子蜿蜒在两人的面前,一旁是田舍般的雅致,一旁是都市建筑的巍峨,却能相映成趣,就像是一幅画,被和谐地搭配在了一起。身后是马路那边桥下传来淙淙的流水声,阳光、蓝天、流水、花朵,恍惚间有种仿若隔世的感觉,一瞬间觉得仿佛忘了时间的流动。
两个女孩儿就这样站着发起了呆,若不是身后传来汽车的鸣笛声,差点儿就忘了还要继续幽径的探访,便笑着往前走去。远远地看到两只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一处屋檐下,走近才看到中间有一块匾额,题着“书院饭庄”四个繁体行书,旁有小字甲午年某某题若干,看来是有一定的来头。正要探头看个究竟时,旁边走过来一个人看着我俩,以为是要用餐的,友人赶紧拉着我离开了。
继续直走,右拐,尽头的一面白墙上挂着一张玻璃橱,激动地跑上前去,发现我俩原来并不是路痴,这么轻松就给找到了。没错,让俩人激动的正是老舍先生在济南的旧居。来济南读书的原因之一就是老舍先生那篇《济南的冬天》,让我对“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产生了向往,在冬日里念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就能让人感受到那被湖光山色包围的温暖和舒适。然而……突然,友人回头问我今天是周几,我一愣,应该是周一吧。友人接着说周一人家闭馆,我更是一惊,俩人赶紧翻出手机确认,谁知果真是周一。当俩人用带着写满了遗憾的表情望着对方时,旁边一位老师说假期里没有闭馆,这会儿一位大人物正在里面参观,你俩来得巧了,还能听一番讲解。方才还阴霾着的乌云顿时就被吹散了,边说着谢谢边往里走。
跨过高高的门槛,迎面是一道灰瓦檐乳白色的墙壁,中间镶着红底黑色的“福”字。冷暖色调的和谐搭配让刚进门的人都立马能感受到小院的温暖如春,颇有江南别院的韵味。一棵石榴树立在院子的中间,初秋的枝干上还挂着几颗红彤彤的石榴。树下摆着一圈不知名的花草,胭脂红的花心,白色的花瓣,和灰色的树根相依相偎着。树前有一方已被封起来的水井,井口不大,可惜不能像老舍先生一样痛痛快快地一品这井水的清澈甘冽了。那口养荷花的大水缸依旧完整无损地站在那儿,里面盛了半缸水,水面上浮着一朵塑料做的莲花。水面上映出了人影,一晃一晃的,仿佛昔日里的时光都随着细细的涟漪荡漾了开去。忽地就想起来老舍先生在《吃莲花的》一篇文字中写的那件小事。老舍先生是这样写当他从外面进到小院看到友人手中拿着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此时却被采撷下来的白莲花时的心情——“似乎中了署,天旋地转,说不出话来。”即使是在小巷里的菜摊上看到白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被小贩叫卖时,老舍先生也很不能理解。不知道老舍先生在吃着友人做的外酥里嫩、令人齿颊生香的炸莲花时,是否会原谅友人的鲁莽呢?我想,应该会的,但起码心里面得好久才能放下吧。
旧居里的藏品并不多,大部分是一些图片和复制品。可在那位口齿伶俐的解说员的讲解下,老舍在济南的行迹都活灵活现地浮在脑海里面了。听完讲解后,我俩又从头细细地把图片浏览了一番,毕竟刚才看得略显粗糙。对于老舍先生,我心存敬仰,尤其是文人,怎能有半点马虎眼呢?一面小液晶电视里正放着由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月牙儿》改编成的电影,年轻的斯琴高娃把那位母亲的痛苦和无奈表演的很到位,一声接一声的叹息把人拉回到了大学时读到这篇小说时的心情,依旧是略略的沉重。和友人一字一句磕磕绊绊地念完了老舍先生给林语堂写的一封信,通篇好几句话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却丝毫不改老舍先生幽默风趣的本色,念完都立马笑出了声,心眼里却依旧是敬服。
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的这一段时间应该是最他闲适最惬意的一段日子吧。忙时与志趣相投的同事在齐鲁大学尽心授课,闲时就到附近的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溜溜弯儿,散散心。湖山之间安乐居,单凭那一幅全家福照片和题全家福的那首小诗都能让人感受到这份温馨。“爸笑妈随女抓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盆里鱼。”随手就化用了杜甫“济南名士多”的千古佳句,而“球”正是那只淘气地跳到墙头上任老舍先生怎么叫喊和引诱都不愿下来却被旁人一唤就蹭蹭地从墙上跳下又拿先生肩膀作跳板的猫,在《一天》里,对这只猫“球”的描写可真是传了神了。
正要出门时,下午四点多钟的阳光穿过门上的窗棂照在地面上,朱红色的大门泛起一层光晕。站在门边,享受着惬意怡人的阳光,望着秋日里如春的小院,心想时光如果定格在此刻该有多么的美好。老舍就坐在院子里放满了含羞草的矮墙旁,看着身边的妻子画着画,尚未能识字的小女儿颠倒着书一本正经地念着,那只叫“球”的猫愉快地和自己的尾巴捉着迷藏,或是静静地凝望水缸里嬉戏于莲叶间的几尾金鱼,然后微微一笑,把这些用自己的笔随意的记录下来,也能教给每一个幸运的读者领悟和享受人生的惬意与满足了。
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舍先生的旧居,走在悠闲的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小巷里,或是一棵歪脖子的槐树,或是一墙红绿相间,风吹过来就涌起层层波浪泛着光泽的爬山虎,都能引起友人和我的一阵流连观赏。或是一间卖地方特色烧饼的门面旁,或是一家卖杂货的小店门口,总会看到有老人坐在那里负暄碎语的,也有围在一处下棋的。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照在不知道经历了几多沧桑的老墙上……难怪惹得友人说好想永远就住在这儿了,其实有一刻,连我也动了心呢……
【作者:儒研院2013级硕士 王菲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闫薇】